数字报

江苏省级亚健康与中医抗衰老学术会议在宁成功举办

2025-11-10 08:47:16|图文来源:南报新健康研究院

11月8日至11月10日,2025年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2025年江苏省中医养生学会中医抗衰老研究分会学术会议暨省级治未病适宜技术和理论实践培训班,在南京同期成功举办。

大会由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江苏省中医养生学会主办,由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江苏省中医养生学会中医抗衰老研究分会联办,由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省中医院承办。

会上,国内著名专家、教授、学者近200人齐聚南京,作专题学术报告,开展以中医“治未病”思想和亚健康防治学术思想的传承、创新与发展,同时开展以“主动健康”与“抗衰延年”学术思想的传承、创新与发展为主题的学术交流。报到当日,委员们在主委的带领下在玄武湖进行了健康环湖健步走活动。会议第三日,大家参观了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文化长廊。

中医抗衰将从“单方探索”升级为“系统攻关”

大会主席商洪涛在致辞中表示,此次会议既是学术思想碰撞的平台,更是践行“健康中国”战略、对接“十五五”规划的关键契机。

商洪涛说,当前“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与“中医药传承创新”双轮驱动的国家战略下,“十五五”规划已明确将“慢性病防控、亚健康干预与老年健康服务”列为重点方向,强调中医药在治未病、康复养生中的主导作用,以及经典理论与现代科技的融合要求。商洪涛指出,亚健康是健康“预警窗”、抗衰老是生命“续航力”,二者正是中医药“治未病”优势的核心实践场域。

针对“十五五”发展需求,会议提出精准举措:亚健康调理将从“经验主导”转向“数据赋能”,结合AI体质辨识、可穿戴设备实现早筛早干预;中医抗衰老需从“单方探索”升级为“系统攻关”,聚焦线粒体功能、干细胞活性等衰老靶点,推动经典经方与现代生物技术协同创新。同时,社区亚健康驿站、居家养老抗衰老服务包、中医药健康大数据平台等载体,将成为成果落地、服务全生命周期健康的具体抓手。

《中医师徒传心录》新书首发

会上,《中医师徒传心录》新书举办发行仪式,该书由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由首届全国名中医,教授、博导,南京中医药大学原副校长、江苏省中医院原院长刘沈林主审,江苏省中医院健康管理中心首席专家,江苏省名中医,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导商洪涛主任主编。

商洪涛主任医者仁心,医术精湛,他总结的这套书,以师徒对话的形式,引经据典,深入浅出,生动体现了中医师徒相授、心传口授的传承特色。书中收入近110篇恩师日记,从学生的视角真实记录了商主任望闻问切、遣方用药的全过程,系统展现了名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对弘扬中医药文化、推动中医传承具有重要价值。

中医施治 阻断胃肠癌前变

会上,刘沈林教授分享了《中医视域下胃肠癌前病变的防治实践》主题报告,报告中强调,癌前病变是防控关键:胃癌需关注萎缩性胃炎、肠化生等癌前状态,针对高危因素(如家族史、高盐饮食、HP感染等),需通过治疗癌前病变、定期随访降低癌变风险。肠癌则需警惕肠道腺瘤性息肉(约90%结直肠癌由此演变)。

刘教授表示,中医药在干预中展现独特优势:胃肠肿瘤与脾胃失调、癌毒内生相关,临床以辨证为主,结合辨病用药。

刘教授现场展示了一些案例:如一名肠道多发腺瘤患者,病理为管状—绒毛状腺癌,部分腺体中—重度异型增生,经三个月乌梅丸加减治疗后,肠镜检查肠道息肉消失,此后多次复查,结直肠均无腺瘤及异型增生,随访三年未见复发。

刘沈林教授表示,中医药可有效改善癌前病变内环境,为胃肠癌防控提供了“治未病”的实践方案。

传统养生与现代医学的融合之道

随后,江苏省名中医,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导,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原院长王佩娟带来了《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关于“坐月子”的养生》主题分享。

王佩娟教授以中医“阴阳平衡”理论为核心,解析了产后“多虚多瘀”的生理特点,并对比了传统坐月子与现代医学的理念差异:传统坐月子基于古代生活条件形成了避风寒、忌生冷等习俗,而现代医学更侧重产后器官修复与症状管理;中医则强调通过调护气血、平衡阴阳促进产后恢复。

王佩娟教授的学术报告既梳理了传统坐月子习俗的历史背景,也结合现代医学视角解读了其科学内核,为产后养生提供了中西医结合的实用思路,受到参会人员的广泛关注。

此外,学术会议现场,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江苏工匠,主任医师,博导王建华作了《构建“外科-中医一体化”的甲状腺癌健康管理新模式》专题报告;南京市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原副院长,主任医师张明分析了《睡眠健康危机与行业现状》;江苏省中医院健康管理中心首席专家,江苏省名中医,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导商洪涛带来了《道家视角下的“黄帝内经”抗衰老思想》的分享;鼓楼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研究员,硕导周卫红对《体检人群甲状腺功能检测管理专家共识》进行了全面解读……下午的学术会议上,花海兵教授带来了《承启澄江医派,促进健康转化》主题分享;石婷婷教授则从当下“减重塑形”的热点现象出发,分享了《中医经典理论在中西医结合减脂塑形的应用》主题报告;朱欣佚教授着眼于亚健康状态的诊疗,分享了《五味偏嗜--亚健康状态的诊疗依据》讲座;王军教授则从《科学运动健康生活》的角度,阐述了运动与科学、健康的联系;王颖教授从“体重管理”出发,提出了《体重管理门诊规范化建设与质量控制体系探索》议题;陈玉根教授关注“院内制剂”开发,分享了《“病证症靶”结合诊疗思路指导下的院内制剂创新研究》的主题报告。

中医药从“学术探索”走向“民生实践”

从胃肠癌前病变的“精准干预”,到亚健康与抗衰老的“全周期服务”,此次会议展现了中医药从“学术探索”走向“民生实践”的进程。专家呼吁,以此次学术会议为起点,以需求为导向、科技为支撑、基层为重点,推动中医药在“治未病”领域的引领作用,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更多“中医药方案”。

内容来源: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章庆/文 费寿涛/图、视频;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通讯员 杨萨飒

责任编辑:章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