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3日,国内人形机器人新势力——星际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入驻浙江宁波前湾新区的落户仪式在宁波举行。
星际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由国内基建领域的领导者宏润建设与人工智能先锋企业矩阵超智共同创立。双方将倾力合作投入全部资源,在星际动力现有技术积累与突破的扎实基础上,推动技术跃升,最终目标是让人形机器人不再是科幻电影里的故事,而是能真正走进工厂和现实世界,为社会创造价值、与人类协作的伙伴。
宏润建设董事长郑宏舫表示,宏润建设是一家大基建领域的上市公司,在建筑行业沉淀了三十多年,从创业起就极其重视对高新技术的探索与应用,在盾构机领域是国内的先行者,具备自主研发和生产制造能力,已连续14年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郑宏舫对星际动力的发展充满信心,“这是宏润建设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创业,我们感到前所未有的兴奋。”
星际动力致力于打造物理世界的通用AGI人形机器人。“我们有能力做出与FigureAI、Optimus一样,能干活、能复制、能交付的真正机器人。”矩阵超智创始人张海星重点分享了技术层面的三项突破:第一项突破,是造出了“更像人”的双手; 第二项突破,赋予了机器人“能看会听能说、自主操作”的具身智能大脑;第三项突破,找到了“大规模普及”的金钥匙。
第一项突破中,张海星团队研发的灵巧手,有22个主动自由度+5个被动自由度,可以主动活动,不像工厂里的机械夹抓,它更像人类的手,既能穿针引线,也能灵巧地使用工具,这双灵巧手正是实现精细作业的前提。
更为独特的设计是,他们将负责直线运动和旋转运动的关节,像搭积木一样组合在了一起,“这个设计,让机器人既有了大力士的承重能力,又具备了体操运动员般的灵活性。”这已经与国内许多做半尺寸、无灵巧手的人形机器人产品形成了显著代差。
在张海星的理解中,人形机器人应该能听懂“人话”,用户通过自然语言就可以顺畅使用,无须输入复杂的代码。为此,星际动力将赋予机器人“能看会听能说、自主操作”的具身智能大脑。更关键的是,需要把这个大脑分成两部分:一个负责思考规划的云端大脑,一个负责精准执行的本地小脑,保证动作毫秒不差。
“这套高度智能的自研系统,让我们把最核心的控制代码从几十万行精简到了3000行以内——代码越少,意味着出错的概率越低,系统越稳定、越可靠。”张海星认为,“这是我们能实现大规模量产的关键。”
在张海星眼中,未来的机器人不应该是个昂贵的定制艺术品,而应该是能像乐高积木一样,根据不同任务自由组合的标准化产品。为了实现可以自由组合的标准化产品,张海星带领团队独创了“硬件抽象层”,实现了软件和硬件的解耦。这就意味着,星际动力产品的系统可以兼容不同供应商的零部件。
未来,可以像选配电脑一样选配机器人。例如,服务物流场景可以选择强负重腿和抓取型手;如需做精密装配,就换上高精度灵巧手。张海星表示: “这彻底解决了机器人造得起但用不起的规模化难题。”
人工智能带动的产业革命正风起云涌。机器人领域蕴含万亿美元级别的市场,将广泛应用在工业和服务业中。这给以星际动力为代表的中国科技创新企业带来了发挥才智的巨大空间。
张海星团队从产品设计、模型算法到机体工艺全覆盖,拥有构建人形机器人软硬件全栈技术生态。
“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机器人产品,更是一套智能平台+解决方案。”在张海星看来,人形机器人的未来不是单打独斗,而是生态共赢。星际动力计划在2026年下半年实现量产,并在两三年内将单台机器人的价格,控制在C端用户都消费得起的水平。
发布会上最大的惊喜,是星际动力旗下第一款人形机器人Star Dynamics星际1号正式亮相,完成处子秀。Star Dynamics星际1号先是自主行走,安全平稳顺畅地登上舞台,随后侃侃而谈,自然流畅地完成了一场脱口秀。
随后,张海星与Star Dynamics星际1号进行了随机互动,通过自然语言指挥,Star Dynamics 星际1号展示了一次“看到-思考-行动”的演示,快速丝滑回答了问题,出色完成了指令,证明了自己“能看、会听、能说,自主操作”的具身智能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