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打开名画里的花园,对话中外大师

2025-10-31 07:14:57|图文来源:南京日报

去博物馆看“花花”——

打开名画里的花园,对话中外大师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邢虹 朱彦 实习生 赵韵涵

南京“赏花”又添好去处,德基艺术博物馆常设大展“动静无尽:馆藏花卉主题艺术杰作”近期上新。展品总量增至140件/组,其中近三分之一为首次展出的新增藏品,参展艺术家阵容增至109位/组。

雷诺阿的巅峰之作与灵感之源,跨越百年“重逢”

此次展览最为重磅的作品之一、印象主义核心创始人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的《瓶中花》,以及作品中所描绘的花瓶实物,在展厅之中同时开箱并展出,完成了一场跨越百年的“重逢”。

《瓶中花》画面中所描绘的马约里卡陶瓶,是雷诺阿本人的心爱之物,曾出现在他至少6幅作品中,包括著名的、现藏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钢琴前的少女》。

这件花瓶与《瓶中花》同展,让此次展览备受期待。在展览焕新启幕仪式现场,德基艺术博物馆馆长艾琳、德基艺术博物馆艺术总监申舶良共同撕下封条,两件重磅展品缓缓露出真容,令全场惊艳。

“大家都知道,雷诺阿是印象派的核心创始人之一,但通过研究我们认为,不应该以‘印象派’一词概括雷诺阿的整个艺术生涯。”申舶良介绍了关于《瓶中花》背后的研究与收藏历程,“自印象派鼎盛期之后,雷诺阿经历过多次转向,发展出了更丰富、更强烈的个人风格。比如我们馆藏的一件一直在展出的、创作于1885至1890年的《花瓶中的玫瑰》,是艺术史家们公认的雷诺阿所谓‘干燥时期’的代表作品,更着力于用清晰的笔触和稳重的光晕,塑造花的结构和体积感,这其实已经不再是他在印象派鼎盛期那种流光溢彩、温暖欢快的风格,而是受到古典艺术的影响。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雷诺阿的认知。”

经过更深入的研究,博物馆团队发现,雷诺阿在印象派鼎盛期之后有多次重要的艺术转折,都是通过以“花”为主题的作品实现的。“我们想更完整地呈现他怎样通过‘花’,从印象派逐渐走向古典倾向的风格转变,一直希望能收藏一件可以见证他从印象派鼎盛期开始转向、去探索新方向的‘决定性瞬间’的作品,因此就有了这件1878年的《瓶中花》。”申舶良说。

《瓶中花》创作于雷诺阿印象主义巅峰时期,此时的他已不再满足于印象主义,转而探索新的方向。画面中,蓝与橙的冷暖共振赋予画面庄严而充满生命力的节奏,满瓶繁花与花卉图案交织成斑斓盛大的色彩乐章。

关于《瓶中花》中所描绘的马约里卡陶瓶,申舶良介绍:“这是雷诺阿本人非常珍爱的花瓶,更是他的灵感之源,见证了他很多重要作品的诞生。把这个花瓶也纳入馆藏,与作品共同展出,希望为观众带来奇妙而崭新的体验。”

“故事链”式策展,以“花”之名串起历史文化脉络

在博物馆团队最新研究成果的推动下,此次展览叙事实现多维度拓深,开启“故事链”式观展体验。

“作为‘研究驱动型’博物馆,以研究驱动收藏,每天都在发生,这一轮焕新的每一件作品,几乎都经历了这样的过程。”申舶良说。

比如莫奈作品《双花门》,是建立在博物馆团队对之前已有的、莫奈在其风格的关键成熟期“维特伊时期”的两幅作品的深入研究基础上,新收藏的一件见证其巅峰期“吉维尼时期”开端的作品。

比如毕加索创作于二十世纪初的《瓶花》,也是通过博物馆团队研究认定其见证了毕加索从“蓝色时期”到“玫瑰时期”的重要转折,正好与馆藏中已有的一件标志他“蓝色时期”开端的作品形成呼应。

在更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博物馆重新梳理了140件/组展出作品之间的内在关联,以及他们与更广阔的历史、经济、科技、社会文化图景之间的联系。

“在这一次展览的空间叙事中,相邻的每两三件作品都能共同讲述一段动人的故事,构成一个意味深长的艺术现场。”申舶良说。

此次展览,不仅新增了两件中国艺术大师吴大羽晚期抽象艺术“臻于化境”时的代表作《无题128》和《无题106》,还将它们放在展览第三章节“花卉之外”的开篇位置,与超现实主义代表人物马格里特的作品并置。随后展览还呈现了吴大羽的三位学生——吴冠中、赵无极和朱德群的作品,展示他们如何将吴大羽所开创的抽象艺术发展、开拓,使其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艺术表达。

“围绕‘花卉’这一主题,我们持续展开超过十年的系统研究和有序收藏,构建起同时聚焦中国和国际现当代艺术中花卉主题大师作品的收藏体系。”德基艺术博物馆馆长艾琳表示,“希望能以‘花’之名,引领公众走进更为广阔的历史文化脉络,打开中外交流的全新视野。”

“全年开放到零时”+“典藏数字库”,打造“无界”艺术体验

这场展览可看的不仅仅是画作,更具知识性与趣味性的展览体验,令众多参观者赞不绝口。

在展厅里,有一处特别的书籍阅览区,里面有百余本专业书籍,涵盖艺术史、植物学、园艺学等领域。参观者可以在这里自由翻阅书籍,既能结合展览内容深化对艺术家的认知,也能探索花卉在不同学科领域的独特价值,进一步拓宽阅读维度与知识视野。

在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王国良教授等多位植物学家、园艺学家的学术支持下,德基艺术博物馆将展览中可辨识的花卉进行了精准的植物学分类。参观者可以在展厅的“艺术植物百科”互动系统中查阅每幅作品所描绘的花卉信息,了解它们所属的花种、起源、特征、生长环境以及象征的含义,多维度感知花卉跨越艺术与自然的双重魅力。

在展览上新的同时,德基艺术博物馆也面向公众正式开放“典藏数字库”线上平台。

人们可以在博物馆官网“典藏—典藏数字库”页面阅览馆藏高清图像与详尽信息。据悉,德基艺术博物馆积累的更多核心馆藏资源与研究成果也将持续更新,以数字化形式逐步向公众开放。

此外,德基艺术博物馆率先实行“365天不闭馆、夜间开放到零时”的创新运营模式,成为全球唯一一家“全年开放到零时”的博物馆,让参观者能够摆脱时间束缚,实现“看展自由”。


责任编辑:尹淑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