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有清凉山、煦园……
专家揭秘“红学中的南京学”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峰
南京是《红楼梦》的故乡,是孕育《红楼梦》的摇篮。日前,吴新雷、张学锋、苗怀明、卢海鸣等学界大咖,齐聚在南京图书馆举行的《再进大观园:红楼梦博物纪》新书发布会暨“红楼清音”雅集。作者黄欣,作为南京学研究会理事,在前人丰富的“南京学”研究基础上继续推进,以一系列发现引起大家的关注。
曹寅曾主持大报恩寺测绘工作
“南京学是以南京为中心,研究其自然、人文和社会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地理、地质、气候、动植物、文学、历史、哲学、建筑等多个领域。”南京学研究会会长卢海鸣认为,黄欣从博物的角度,对《红楼梦》中的衣食住行、琴棋书画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考其源流,尽其精微,为南京学研究提供了有趣视角,也为南京学研究向更细致、更深度的发展方向拓展提供了一个范本。
在史料挖掘方面,黄欣站在前人丰富的“南京学”研究基础上,于清代嘉庆年间《折疑梵刹志》中发现重要记载:江宁织造曹寅曾主持南京大报恩寺的测绘工作,详细记录了包括琉璃塔在内的所有殿宇尺寸。这一发现与《红楼梦》中贾府修建大观园的情节形成历史呼应。
据载,康熙南巡期间,曹寅曾随驾视察大报恩寺,进一步强化了曹家与南京寺院建筑之间的现实关联。
薛宝钗所题“凝晖钟瑞”与清凉山有关
在黄欣的进一步考证中,河海大学西康路校区至乌龙潭一带可能为大观园原址所在地、煦园水域布局与藕香榭高度相似等发现,则填补了“红学中的南京学”在地理考证上的空白。
据黄欣介绍,书中元妃省亲时让姊妹们题匾作诗,薛宝钗题“凝晖钟瑞”匾额,写下:“芳园筑向帝城西,华日祥云笼罩奇。高柳喜迁莺出谷,修篁时待凤来仪……”其中“芳园筑向帝城西”一句,正是大观园精准的地理坐标参数。
位于南京城西的清凉山一带,其地貌和大观园衔山抱水的特征非常吻合。乌龙潭有水域,大观园就有凹晶溪馆;小仓山有山冈,正是凸碧山庄的原生地标。
黄欣认为,正是站在小仓山上远眺紫气蒸腾的钟山(紫金山),薛宝钗感受到了诸葛亮视角下“钟山龙蟠,石城虎踞”的万千气象,所以才能写得出“凝晖钟瑞”这样的大气磅礴之词。
煦园也有大观园的影子
有学者认为,曹家的大观园被查抄后,后被袁枚买下,更名为随园,就在如今的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人民医院、五台山体育中心、乌龙潭公园等地一带。黄欣对此作出进一步论证。
据介绍,袁枚的族孙袁起曾根据记忆,绘出《随园图》画卷,使得这一名园的秀丽景致重新呈现在世人眼前。其右下角的永庆寺是南朝古寺,原先是南朝梁代永庆公主的宅第,即在今南京峨嵋岭拉萨路小学一带。袁起在其《随园图记》中,对随园的整个布局以及各建筑的功能、景观等还做了详细标注,从中可以看到很多景致与大观园中的沁芳桥、沁芳闸等有极高相似度。
长期以来,一代代读者都在探究大观园到底是哪一个具体的园林。比如有人认为,曹雪芹曾在中年时重返金陵,在尹继善的两江总督府短暂做过一段时间的幕僚经历,大观园的布局构思,和“总统府”内煦园以水域为中心来布局建筑的格局也有近似之处,尤其是大观园藕香榭和煦园的漪澜阁具有极高的相似度。
在黄欣看来,曹雪芹是一个胸有丘壑的造园家,其童年生长在“江南园林甲天下”的大环境中,对南京、扬州、苏州的名园景致见识颇多。而大观园既有江南园林的秀雅,又有北京皇家园林的敞阔,绝不能简单定性为某个地方的某一处园子。
在南京复刻红楼美学
正如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百家讲坛“《红楼梦》名场面”系列主讲人蔡丹君所说,“南京这座城,与《红楼梦》有着血脉相连般的联系。”
在南京,《红楼梦》中的文化火种,时时在现实生活中重新被点燃:93岁高龄的著名红学家、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吴新雷可以在发布会现场清唱一支《玉簪记·琴挑》《懒画眉》;林黛玉劝薛宝钗时说的“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被英国球星贝克汉姆文在身上,又以奇妙的方式引起一个南京球迷的兴趣;妙玉的梅花雪水也可以被戏称为“八二年的雪碧”……
当《红楼梦》中的器物被复刻,当书中的饮食在百姓餐桌被重现,当其中的美学在南京的雅集与市集被践行,《红楼梦》便成为不断生长、始终鲜活的文化生命体。而南京作为《红楼梦》的故乡,也在这种重生中完成了地域文化与经典遗产的双向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