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从“治理”走向“智理”,“智慧大脑”打造数字常州“孪生底座”

2025-10-27 15:30:59|图文来源:常州日报

点击查看详情

通过网络,外地客户可以“来到”千里之外的莓果采摘园;数据赋能,让地下深处的盐穴储气库实现智能运维。常州紧扣自然资源“为发展担当实干 为群众排忧解难”主题,以实景三维模型为数字城市孪生底座,为城市治理各场景装上“智慧大脑”,一场重塑城市“智理”的赋能行动正加速推进。

田间地头的数字力量

“以前给外地客户介绍莓果种植和咖啡、可可工厂,只能带人家实地跑,或者发些图片视频。现在,对方只要点点鼠标就能在网上全部看到,生意更好做了。”溧阳市上兴镇龙峰村种植户老陈的这番感慨,源于今年夏末新启用的“莓乡智云”平台。这套在村中礼堂在线展示的智能系统,正是基于实景三维数字底座构建的管理平台。

龙峰村是国家级特色田园综合体、省级特色旅游村,丰富业态项目的引入带动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连年上涨。但由于宣传途径单一、治理手段传统,村庄影响力始终达不到预期。伴随“莓乡智云”的投用,一切都变了。

该村第一书记王文景介绍:红色阵地“搬”上云端,依托高精度实景建模,龙峰红小院、龙峰书院等当地红色教育基地被“复刻”,党员和村民只需轻点屏幕就能在AI数字人的带领下沉浸式学习;特色产业“建”在云端,平台实时展示村中特色产业,这一“永不落幕的线上农博会”促成了一份份订单,为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乡村旅游“导”在云端,村中的景点、民宿和餐厅均被精准还原,游客可提前身临其境,体验感远超传统图文,有效带动全域消费……

“龙峰村是实景三维应用赋能乡村振兴的精彩‘特写’,目前正在往更多乡村拓展。”市测绘院大数据中心主任鲍秀武说,这项技术已成为扎根田间地头、激发乡村活力的“新农具”。

地下千米的智慧探索

当大多数城市实景三维还在聚焦地上建筑时,常州的目光已穿透地表向地下深处进发。金坛区一项全国首创的应用将实景三维的价值推向了新的维度——盐穴资源的智慧化管理。

盐穴是盐矿开采留下的地下矿洞,是国际上首选的储能地质体。常州金坛盐穴以其独特的地质条件和资源优势,成为能源储备领域的重器。

常州实景三维通过构建“地上、地下”一体化的三维模型,将原本抽象、分散的盐穴数据信息(位置、深度、容量、压力等)整合到一个可视化的数字空间中。今年8月底,全国盐穴资源综合利用领域首个专业化、智慧化的政府管理信息系统——金坛矿地融合智慧化管理信息系统正式建成。该系统围绕实景三维技术在盐穴管理中的深度应用,聚焦矿地融合核心需求,打造了包含盐穴概况、盐矿管理、盐穴利用、综合管理、矿地融合、数据库管理六大核心模块,为地质安全评估、盐穴空间的出让与管理提供了坚实的数据保障,并直观展现了矿地融合示范区的建设成果,助力“矿地融合”的“常州经验”走向全国。

向“地下无人区”的成功探索,标志着常州的实景三维应用从空间维度上实现了从“地上”到“地下”的跨越,在创新深度上领跑全国。

实景三维的常州实践

从龙峰村的莓果飘香,到金坛盐穴的地下脉搏,常州在实景三维应用领域不断突破,离不开强大的创新引擎——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实景三维建设与应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围绕实景三维技术深化和应用赋能,常州市测绘院联合江苏省测绘工程院、江苏省测绘研究所、南京师范大学成立了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实景三维建设与应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中心于2024年12月28日正式挂牌,基于实景三维数字底座开展面向自然资源管理和数字城市建设的应用实践,打造“实景三维+”应用服务体系。

目前,100多个示范应用场景已在全市广泛推广,60多个部门实现数据共享,日均访问量达3.6万次,节省建设经费近两亿元。这些成果提升了我市自然资源管理的决策能力和治理效能,既为常州高质量发展注入技术动能,又让市民在城市“智理”中感受到便利与温度。

当下,实景三维的赋能效力已成为驱动“治理”走向“智理”的关键,常州正通过不断丰富和融合各类专题数据,有力支撑国土空间规划、调查监测、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城市更新等,提升自然资源管理决策和治理能力,形成“一网统管”的高质量常州实践。

未来,常州将持续完善“智慧大脑”,丰富数据供给,拓展赋能应用,进一步推动实景三维与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的深度融合,打造一个动态、鲜活、可推演的数字孪生城市。

责任编辑:杨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