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敬清
通讯员 陆轩
六合大健康食品产业再添“新军”。10月17日,在第113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现场,药食同源新零售项目、青海牦牛肉产销协同项目等8个项目签约落地六合,为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六合区商务局局长肖云介绍,近年来,随着健康理念深入人心,大健康食品产业发展势头正盛。作为南京的“米袋子”“菜篮子”,六合粮食产量占全市40%以上,绿色蔬菜产量占全市25%以上,为食品加工提供了充足的优质原料,发展大健康食品产业优势明显。经过多年培育,六合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大健康食品产业体系,现有食品生产企业106家,涵盖农副产品批发、食品原料生产等多个领域。
江苏先卓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近日,记者在企业生产车间看到,金属罐林立,机器加速运转,经液化糖化、色谱分离、膜分离等一道道工序,白砂糖“变身”成为“代糖”异麦芽酮糖醇。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凭借在功能糖领域15年的持续深耕,先卓食品已构建起年产5000吨异麦芽酮糖醇规模化生产能力,成为国内最大的异麦芽酮糖醇生产企业。公司创新应用生物酶法、离子交换层析等技术,突破传统工艺限制,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品不但受到稻香村、徐福记等知名品牌的青睐,还出口至巴西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去年产值过亿元。
抢抓“风口”,六合加速布局大健康食品产业。位于横梁街道的食品产业园一期目前已建成投用,12幢高标准厂房总建筑面积达8.5万平方米。横梁街道办事处主任叶春介绍,完善的配套,加上齐全的冷链、仓储、物流设施,让园区吸引维利康、桥头排骨、卤人甲等知名食品企业扎堆入驻,产业集聚效应日益显现,预计全面投产后将实现年产值5亿元。
产业“乘风破浪”,离不开科技“加持”。坚持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六合与南京师范大学“牵手”共建未来大健康食品产业研究院,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和领衔的团队聚焦食品原料的创制与生物制造、功能性食品的配方设计与功效评价两大方向持续开展攻关。研究院实体化运营公司——江苏活力未来健康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宋萍告诉记者,创新构建“自主研发、产业孵化、投资聚集、联合研发”四大项目合作模式,研究院自今年4月落地以来,短短半年时间已吸引众禾健康、合智知源、天嘉检测等大健康食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驻,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集聚效应。“我们将联合高校、企业开展协同创新,构建‘检测—生产—销售—科学膳食推广’一体化的全产业链生态体系,为六合大健康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她说。
本届糖酒会上,六合不但“揽下”一批优质项目,还秀了一把“肌肉”。南京国际博览中心6号馆,“六合馆”内“流量”不断,东晨乳鸽、六合猪头肉等优质农副产品,茉莉花、雨花石、农民画等六合特色元素,让参展客商、逛展市民看到了六合食品产业里的“文化味”、文化旅游里的“烟火气”。
健康“食”代,“合”创未来。六合大健康食品产业正乘“风”起势,驶向更广阔的“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