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孝陵博物馆“上新”VR沉浸探索体验项目
带你重回大明
感受“洪武之治”盛景
——潮玩文商旅新IP系列报道21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李子俊
戴上VR头盔,一秒穿越到600多年前明洪武时期的南京城,看“洪武之治”繁华盛景;走进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解锁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寝之谜……
日前,明孝陵博物馆推出了《盛世大明·应天寻龙》VR沉浸探索体验项目,这是国内首部以大明文化为主题的沉浸式数字作品,以最先进的数字技术,1:1真实还原明孝陵、明故宫、明城墙、大报恩寺琉璃塔等明代文化遗产,重现明初南京都城的恢宏规制与壮阔格局,带游客沉浸式感受600多年前大明王朝的盛世繁华。
明孝陵博物馆推出的《盛世大明·应天寻龙》VR沉浸探索体验项目吸引众多游客。明孝陵博物馆供图“上天入地”
穿越600多年看“明朝那些事儿”
在明孝陵博物馆400平方米的行浸式VR项目大空间内,记者戴上VR头盔,眼前顿时出现了一只“萌萌哒”有翼神兽。这名可爱的“小导游”扑扇着翅膀,在明孝陵神道恭候客人的到来。
在它的指引下,记者“腾云驾雾”,从明孝陵神道穿越回600多年前由明太祖朱元璋亲手打造的大明都城。走进中世纪世界规模最大的宫殿建筑群,被称为“世界第一宫殿”的明故宫。“明故宫作为中国宫殿建筑的集大成者,是遵循礼制秩序的典范,其建筑形制为北京故宫所继承,是北京故宫的蓝本。”走在前方引路的神兽“小导游”侃侃而谈。
更妙的是,神兽“小导游”还会带你飞上云霄,俯瞰明代南京城的繁华盛景。白天,你能看到巍峨壮观的南京明城墙,这座“世界第一大城垣”名不虚传,包括宫城、皇城、京城和外郭城四重屏障,龙蟠虎踞,守护着当时的这座军事重镇;晚上,你能看到一盏盏孔明灯腾空而起,和灯火璀璨的南京城相映成趣,朝城南方向望去,还能看到被誉为“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迹”的大报恩寺琉璃宝塔正绽放着灼灼光彩。
神兽“小导游”不仅能带你“上天”遨游,也能带你“入地”探险。你能穿梭在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内,解锁这座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寝,目睹明孝陵核心建筑——享殿的恢弘气派及后世的焚毁与重建。600多年来,明孝陵虽遭战火破坏和自然侵损,但陵寝的格局依然保留,地下墓室完好如初,展示了中轴对称的礼制秩序、星象风水的巧妙布局和“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游客戴上VR头盔,穿梭在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内。明孝陵博物馆供图“太震撼了!以往只能在书本里或是电视上看到关于明朝的历史,这次亲身‘穿越’了一把,身临其境看600多年前由明太祖朱元璋亲手打造的大明都城。无论是宏伟的明城墙,还是繁华的都城街景,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对史书里的‘洪武之治’、盛世大明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带着孩子前来体验的杭州游客王嘉成告诉记者。
首次实现明初南京城1:1复原
游客可720°全景体验
“《盛世大明·应天寻龙》VR沉浸探索体验项目,1:1复原了明初时期的南京明孝陵、明城墙、明故宫、大报恩寺琉璃宝塔四大文化遗产,以及明初南京城市全貌。”明孝陵博物馆馆长王广勇表示。
据介绍,该项目是由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文化遗产院、明孝陵博物馆、南京市文投集团所属文都云数字科技联合策划出品,由博新全宇宙开发制作的首个以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为主题的明文化VR大空间项目,也是首个聚焦大明都城主题的行浸式VR探索体验项目。主创团队将学术成果与先进技术融合创新,通过高精度三维建模,令一批原本消失的历史建筑场景得以“重生”,首次实现了明初南京城全貌的1:1复原。
游客戴上VR头盔,在“有翼神兽”虚拟导游带领下,从明孝陵神道开启“穿越之旅”。明孝陵博物馆供图该项目依托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文化遗产院多年的明文化遗产保护修缮成果,并得到明孝陵博物馆明史与考古专家的学术支持,结合大量历史文献与考古测绘数据,进行了严谨的学术考证。“专家们在现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又研究了《明史》《洪武京城图志》《明太祖实录》《大明会典》《孝陵恭谒记》等古代文献,参考《南都繁会图》等古画,对照同类型现存古建筑及遗址,结合当代研究专著,最终通过数字化技术精准复原明孝陵、明故宫、明城墙、大报恩寺琉璃宝塔,并通过考证明代祭祀礼制,复原享殿内部陈设与皇家仪典场景,还原明孝陵600多年前完整的地面建筑规模,重现明初南京都城的恢弘规制和格局。”项目运营负责人张雷告诉记者。
720°全景体验、4K高清画质、多感官交互体验……制作团队则采用了最新的LBE+VR技术,打造了400平方米自由行走探索的沉浸式空间。在25分钟的“旅程”中,基于大空间定位追踪技术,观众可以跟随有翼神兽“虚拟导游”,突破时空限制“上天入地”,利用VR头盔和SLAM空间定位技术,观众可以“行走”“穿梭”“飞行”,以第一视角穿梭于“明孝陵”亲身体验帝王的祭祀仪程,飞越“明城墙”俯瞰明代都城全景,探索“明故宫”的宫殿建筑群,见到安徒生童话故事里的“大报恩寺琉璃宝塔”。此外,该项目还采用高精度三维扫描与数字建模技术,实现对文物古迹的毫米级精度数字化复原,令明故宫主体建筑、明孝陵享殿等一些在漫长岁月中已经损毁的文物建筑得以“重生”。通过VR技术进行虚实环境构建,让文物古迹“复活”,观众能够以自然的方式与虚拟环境中的文物和场景进行互动。
世界文化遗产实现数字“永生”
沉睡的历史“活”起来
《盛世大明·应天寻龙》VR沉浸探索体验项目于去年年初开始策划制作,今年7月18日在明孝陵博物馆正式上线运营,一经上线就迅速成为南京文旅市场上的热门打卡项目。
在现场,记者看到了不少带着孩子来体验的家长。“比如明故宫主体建筑、明孝陵享殿等文物建筑,在漫长岁月中损毁了,它们最初的模样我们现在无缘得见,多少还是挺遗憾的。但是通过专家的考证,以及数字技术的复原,让孩子们可以‘穿越’到过去看到它们600多年前的真实模样,感受古人建造的智慧,工艺和结构的巧妙,领略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带着孩子前来体验的游客姜琳告诉记者。
还有研学机构的老师过来考察。“这个项目很不错,应该会受到孩子们的喜欢。它以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为核心IP,利用数字化技术赋能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满足年轻一代对深度、个性化文化体验的渴求。通过VR大空间技术,把书本上单调的历史知识转化为可交互的沉浸式教学场景,让学生可亲身参与明代的重大历史事件,直观感受明代都城的建筑规制与空间布局,大幅提升历史教学的效果和趣味性。”一名研学机构的老师表示,他们接下来就打算把这个项目列入教学日程,组织孩子们来体验。
在文物保护专家的眼中,这是数字化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创新应用。明孝陵博物馆文保专家表示,该项目通过突破性技术创新,实现了世界文化遗产的数字“永生”。聚焦“Z世代”群体的审美偏好,以沉浸式体验为载体,运用数字化技术对濒危文化遗产进行抢救性保护,首次系统还原明初南京城市肌理,复原了已消失的明故宫主体建筑等;与此同时,突破传统“橱窗式”静态文物展示局限,构建可交互的文旅体验新场景,通过年轻化的表达方式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让沉睡的历史文化资源焕发新生。通过构建虚实融合的VR大空间体验系统,有效突破了传统文旅项目在物理空间、文物保护、运营成本等方面的多重限制。
“截至目前,项目已吸引大批市民游客前来体验,客流高峰时日收益超万元。”张雷告诉记者,暑假客源以家庭亲子型为主,10月份客源则以成年人为主。除了散客外,项目还吸引了一些团体、机构的目光,目前已经接待了不少研学团队,还有社区组织居民过来开展党建活动。
记者手记
以数字技术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盛世大明·应天寻龙》VR沉浸探索体验项目,是南京有效推动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以数字技术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又一创新实践。
该项目在内容上严格遵循历史考据,精准还原明故宫主体建筑、明孝陵享殿等南京重要历史文化遗址;在技术上采用行业领先的LBE+VR高科技,打造出兼具文化深度与娱乐性的沉浸式体验。项目通过创新的数字化手段,让观众在互动中深入感受南京作为明初都城的独特文化魅力,让历史文化可见、可知、可感、可互动,有效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该项目拉动了文旅消费,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通过给游客带来更多元、更丰富的感官体验,迅速成为“引流”利器,有效提升游客在景区的停留时间,带动周边消费与二次消费增长。项目有效丰富南京本地的文旅产品供给,带动数字内容创作、硬件研发、文旅空间运营等产业链发展,培育新型文化消费市场,为南京城市文化品牌增值。此外,项目更是通过数字化手段解决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的矛盾,使原本消失的文物建筑得以“数字永生”,既增强了公众的文化认同感,也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数字化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