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欣玥 芮天舒 祁绩
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里藏着一处非遗老玩具主题文化空间。
惟妙惟肖的泥塑、五彩斑斓的布艺、灵动雅致的竹木玩具……江苏美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回艺”品牌创始人沙安强在此展示了从全国20多个省份收集而来的非遗老玩具。
“我和设计团队正从这些玩具承载的文化基因中汲取灵感,将现代潮流的设计语言融入其中,让传统老玩具变身为时尚潮玩。”沙安强表示,这里并非老玩具怀旧的终点,而是创新的起点。
给非遗玩具找到“新家”
2006年,沙安强从南京艺术学院毕业后投身文化产业, 2009年创办江苏美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在一系列设计与策展工作中,他接触到品类繁多、技艺精湛的中国非遗代表性项目。
2022年,随着外部环境变化,公司面临转型。沙安强从儿子把玩的传统手工玩具“竹节人”中受到启发,创立“回艺”品牌,聚焦“非遗老玩具”这一细分领域,打造文创产品。
此后近两年间,沙安强足迹遍布山东、河南、河北等20多个省份,行程近10万公里,寻访了300多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与民间手艺人,并收藏他们的作品。
藏品渐丰后,他开始筹备非遗老玩具体验空间的落地。今年初,规模更大、功能更全的“回艺SPACE·雨花”在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内亮相。沙安强将征集来的近7000件藏品系统划分为泥塑、陶瓷、布艺、竹木、纸制、食品与综合等七大玩具类别,并配以文字资料说明。一件件充满地域特色与生命力的作品,共同展现着非遗老玩具的博大精深。
用创意激发文化传承活力
对沙安强而言,收藏只是起点,让古老玩具走进现代生活、吸引年轻群体,才是团队持续努力的方向。
他锚定“潮玩转化”,从藏品中精选文化底蕴深厚、故事性强、形象可爱的项目进行再创作。在团队的努力下,一系列非遗IP应运而生:无锡惠山泥人“阿福”变身为勇敢纳福的“福大”;河南淮阳拥有千年历史的“泥泥狗”化身为潮玩“二狗”;此外,“瓦妹”“桃子虎”“芒果虎”等IP也陆续推出。
“我们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沙安强举例说,“‘方城石猴’的造型与色彩能传承千年,足见其生命力。我们提取其文化基因,运用符合当代审美的树脂材料和潮流设计语言进行重新表达,让它‘活’在当下。”
除了潮玩,沙安强还推动研发非遗DIY材料包,将复杂手工艺分解为清晰步骤并配备相应材料,让消费者能亲手体验非遗制作。
其中,“走马灯”的研发过程令他印象深刻,“它的驱动原理与现代燃气涡轮工作原理相似。我们花了四五个月时间反复试验,更换材料、调整比例,才实现稳定转动。这让我更加意识到,非遗是代代守护的智慧结晶,需要我们好好保护与传承。”
如今,“回艺”已开发近20款DIY产品,涵盖皮影戏、风筝、绒花等项目,广受市场欢迎。
打造多元文化传播矩阵
在沙安强与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回艺”逐渐发展成为集收藏展示、研学体验、潮玩研发、休闲社交等于一体的非遗品牌。
沙安强认为,非遗的生命力植根于下一代,校园是播撒文化种子的重要土壤。团队将非遗课程带入幼儿园、中小学及高校。今年4月,他们与南京市中华中学雨花校区、南京市盲人学校联合举办了“携手共传千年韵,同心触摸非遗美”普特融合(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深度融合教育模式)活动。
品牌版图也在持续拓展。今年8月,沙安强团队在成都东郊记忆园区推出“玩出花样——中国非遗老玩具总动员”特展,通过100个非遗代表性项目、400余件作品,打造集展览、文创销售、互动体验等于一体的文化活动,让老玩具以当代语言与公众对话。
线上传播同步推进,沙安强搭建“回艺HUIYI”新媒体矩阵。其中,小红书账号“回艺老玩具研究所”以专业视角讲述老玩具背后的故事,已收获数万次收藏与点赞。
谈及未来,沙安强的目标清晰而坚定,“正如我们‘回艺’的品牌口号‘溯回传统,创艺未来’,我们希望打造一个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潮玩矩阵。”他期待搭建一座桥梁,连接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年轻人,“让非遗不再是凝固的历史,而是渐渐流淌进现代生活,绽放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