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秉印
南京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仓储配送交易中心项目昨天在江宁开工。作为南京市重大产业项目、特大型“菜篮子”工程,该项目将瞄准“超级物流枢纽”目标,补齐冷链物流短板,为南京市民餐桌带来更新鲜、更安全、更优价的全球生鲜好货。
物流升级:蓝鳍金枪鱼等将不再“绕道”
蓝鳍金枪鱼、佳沛猕猴桃等进口高端水产及果品因高品质深受喜爱,但受限于保鲜、物流等配套设施,南京市民目前吃到的部分进口生鲜均从上海转运,从预订到配送往往需要两三天时间。
“以蓝鳍金枪鱼为例,必须在零下65℃急冻保存并全程温控,从急冻空间出来后,需要在恒温环境下完成加工并快速分拨配送,对冷链物流、仓储要求极高。而南京众彩一期缺少这样的冷链仓库、加工及配送空间,所以蓝鳍金枪鱼等部分水产、生鲜往往需要提前从上海预订。”南京众彩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钟翔告诉记者,南京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仓储配送交易中心规划有冷库、配送中心、加工中心等,采取多温区设计与AI温控预警系统,可满足肉类、果蔬、海鲜等不同品类的保鲜需求。建成后,蓝鳍金枪鱼等就可从口岸直接配送至南京,更新鲜、更安全、品质也更高,而且可以压缩前端约30%的物流时间、压降10%—30%的综合成本。
钟翔解释,该项目将构建“基础设施+无人技术+全链路冷链”立体物流体系,采用多式联运模式,针对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实现货物高效衔接与全程运输的物流服务。同时,通过内部设计,实现市场与运输坡道无缝对接,货物从集装箱、卡口到月台装卸后,可在全程低温状态下进入仓储、分拣、分拨等环节,保障整个运输链条不断链,通过构建“仓配一体化”网络,实现“从田间到餐桌”全链路高效配送。
市场提质:实现“货物买全球、卖华东”
作为南京的“菜篮子”、保供基地,南京众彩一期是全市最大的农产品集散地,承担着约七成的蔬菜供应任务,可确保南京市民在恶劣天气下一周的基础保供。但一期设施已运营十多年,配套设施尤其是冷链物流仓储、加工等逐渐成为瓶颈。南京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仓储配送交易中心将打造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的国内一流冷链物流基地,补齐一期短板,实现市场提质。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在货品运输及仓储安全上,该项目将实行全程温控,在物理空间设计上增加物联网和信息化手段,实现提前预约和在途温度控制,保障市场和冷库无缝衔接。项目建成后,将与一期高效联动,拓展与完善一期冷链仓储配套功能,升级整体服务,实现“货物买全球、卖华东”。
“扩容”后,水产品市场交易量将由日均3000吨—4000吨提升至8000吨—10000吨,新增冷库15.63万平方米、库容8万吨—10万吨,蔬菜保供量将由保障40万名师生提升至120万—150万名师生,同时保供时长延长至2—3个月。
枢纽蝶变:打造华东“超级物流枢纽”
国家《“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提出,依托农产品优势产区、重要集散地和主销区,布局建设100个左右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
此次开工的南京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仓储配送交易中心正是其中之一。作为南京市重大产业项目、特大型“菜篮子”工程,该项目立足服务南京及都市圈2000万人口发展规模和20年长远规划,打造南京唯一、华东一流、全国有影响的“超级物流枢纽,创新交易市场”。项目建成后将形成覆盖“南京都市圈—长三角—全国”的三级冷链枢纽格局,成为国家冷链网络在长三角区域不可或缺的关键支点。
南京众彩市场作为南京及周边城市农副产品供应的主要源头市场,地理区位优越:距离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约30公里、南京南站及南京港约20公里,半小时辐射南京主城区。南京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仓储配送交易中心建成后将聚焦产地“最先一公里”和城市“最后一公里”,补齐两端冷链物流设施短板,支撑冷链物流深度融入“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运行体系。
“从规划落地到项目开工,我们始终锚定国家战略方向,致力于将项目打造成华东冷链物流的‘超级节点’。”南京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仓储配送交易中心项目相关负责人在开工仪式上表示,南京作为长三角特大城市,地处长江经济带与东部沿海地区的交汇点,冷链物流需求旺盛。项目将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与资源整合能力,未来不仅能为长三角地区农副产品流通提供高效冷链服务,更能辐射全国,助力打通国内冷链物流循环的关键环节,进一步强化南京在全国冷链物流网络中的枢纽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