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青春华章丨“95后”南京姑娘让“红楼同款”走进现实

2025-10-16 07:10:16|图文来源:南京日报

南京人赴扬州体验通草花制作技艺

“95后”姑娘让“红楼同款”走进现实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陈燕飞

最近,不少喜欢传统艺术的年轻人在游玩清单里增加了一项特别内容——驱车前往扬州,拜师“95后”,学习用中药材通草制作仿真花,在指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南京来的学习者不在少数,假期常有年轻人预约体验简易小物件制作,寒暑假还会有报名3天短期班的,学习核心制作技巧。”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扬州通草花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蕴玉说。

通草花通草花

今年26岁的王蕴玉,与南京有着不解之缘。她曾在南京读大学,开了工作室后也常来南京参加交流活动。“这是通脱木的茎髓,是一味中药材,需切成0.1毫米至0.3毫米的薄片,才能用来做花。”在王蕴玉的工作室里,她在给来自南京的“00后”李舒童演示通草花制作第一步。桌上的通草片纹理细腻,经她巧手剪、捏、染、粘后,很快显露出莲花的雏形。旁边陈列的牡丹、菊花等成品,花瓣舒展、色调秀雅,若非触手可感知其柔和质地,几乎难辨真假,这便是被誉为“永不凋谢的花”的通草花。

“之前在一些展览上知道了通草花,特意预约来体验,没想到原料竟是中药材。”李舒童一边跟着王蕴玉学习给花瓣染色,一边感叹,“看起来是一朵小小的花,没想到这么多步骤,还容易捏碎,我们重来了几次。”一个小时后,她便完成了一件简易通草花发簪,“既动手,又了解了非遗,比单纯游玩有意义。”

通草是一味中药材,通草花是以通脱木的茎髓为原料制作的仿真花,质地柔和、形态逼真,能保存很长时间。扬州的通草花制作已有数百年历史。王蕴玉在小时候阅读《红楼梦》时就知道了通草花,书中这样写道:“上面柳杏诸树虽无花叶,然皆用通草绸绫纸绢依势作成,粘于枝上的,每一株悬灯数盏。”“在‘元妃省亲’这一回中,大观园里用的就是通草花。”王蕴玉告诉记者,在她11岁的时候,在父亲朋友的推荐下,开始跟随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戴春富学艺,从此,与通草花结下不解之缘。

学习之后,王蕴玉发现购买通草花作品的大多是中老年人,而且通常将其用来收藏。渐渐地,她有了自己的想法,经常用通草花制作小物件。比如通草花发簪、通草花胸针、通草花耳环、通草花戒指、通草花项链……这些对于女孩子而言再平常不过的饰品,因为有了通草花的加入,变得特殊起来。

为了让这门曾“后继乏人”的技艺走近更多人,她还创新推出了包含全套制作材料的材料包,在社交平台上传教程,甚至把通草花快递到国外。“现在年轻人愿意学、愿意戴,说明它真的走进生活了。”王蕴玉说。

如今能娴熟驾驭这门百年技艺的她,始终记得师父的话:“做手艺人要守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贫。”王蕴玉还在摸索学习,希望通过不断创新,让更多人感受药材变非遗的魅力,“为传承出一份力,就是我最开心的事。”

责任编辑:赵秋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