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青春华章丨江苏南京:千米产线“擀面皮” 火红钢坯变钢卷

2025-10-15 07:23:30|图文来源:南京日报

以 “高智绿” 三重发力筑牢南京钢铁产业根基,探访梅钢热轧厂

——千米产线“擀面皮” 火红钢坯变钢卷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刘安琪 通讯员 何勇洁 王良铸

蹲点主题: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蹲点点位:梅钢公司热轧厂

路过城市的物流转运节点,常常能看到卡车、轮船或是火车运送着一个个巨大的钢卷。这些钢卷是怎样炼成、又将去往何方?日前,记者来到它们的“出生地”之一——宝钢股份梅钢公司热轧厂。热轧是炼钢的下一道生产加工工序,在千米长的产线上,厚厚的、通红的钢坯像擀面皮一样被反复塑形,变长,变薄,再卷成钢卷。

钢铁是南京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梅钢是中国宝武旗下钢铁旗舰子公司宝钢股份精品制造基地之一,双方正共同聚力建设梅山产业科技创新示范区,推动中国宝武在宁企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发展。“打造国内第一热轧精品基地。”车间墙壁上这句醒目的标语,是千百名梅钢人共同奋斗的方向。

时代浪潮奔涌,市场需求迭代。“十四五”以来,梅钢以实实在在的坚守与创新,推动这家传统企业在“新”与“绿”的征途上不断前行,为南京的高质量发展注入钢铁力量。

梅钢热轧产线厂房外景。梅钢热轧产线厂房外景。

向高“生长”:

这个团队专注“高难度”,锻造“独门技”

在热轧厂1780产线上,火红的钢带以每秒13米的速度呼啸而过,宛如一条疾驰的火龙,一旁参观的游客看得目不转睛。9月23日,一批高强度车轮钢顺利下线。车轮是行驶与承载的关键部件,其质量重要性不言而喻。经检测,该批产品成型性能和抗疲劳性能优异,满足客户需求。

“我们正在和一家头部车轮企业共同开发超高强度热成型产品,今天上午还在开会讨论,前期的验证已经基本通过,第四季度将实现小批量生产。”梅钢制造管理部汽车用钢服务首席工程师王慧娟介绍说。

梅钢与这家企业已是合作十多年的“老朋友”,但其严苛的标准令王慧娟记忆犹新。近几年来,几乎每个月这家企业都会提出不同的需求,她一项一项跟进、匹配。“曾经在周五接到用户端反映现场质量问题,要求我们第二天一早必须到达用户现场解决问题。”这是惯常思路,产业链下游客户一遇到问题,往往会先排除钢材供货的质量问题。

梅钢拥有国内首家钢铁企业车轮钢材料及工艺实验室,在产品开发、产品质量改进、用户技术研究等方面有着强大的“硬实力”。出于对自家产品质量的绝对自信,王慧娟曾建议该企业尝试其他钢厂的产品进行对比。几个月后,企业主动与梅钢寻求合作。

“十四五”期间,随着合作的持续深入,双方迎来了重要里程碑。2022年,梅钢开发的新一代高疲劳用钢成为国内首个通过37公斤级商用车车轮双轴疲劳用钢测试的产品,直接助推车轮企业成为行业头部企业首选材料。今年,双方合作更是迈上新台阶。王慧娟自豪地说,“今年1—9月的供货量,已超去年一整年的总量。”

每一份付出都不会被辜负。深耕汽车用钢多年,在与各类汽车行业龙头企业合作碰撞中,锤炼了梅钢更优的技术与更佳的服务。如今的梅钢,更敢于接“有门槛”的订单。“我们的目标,是专攻那些‘有难度’、他人难以解决,唯我们能做的产品。”梅钢制造管理部产品设计技术首席工程师殷胜表示。

在守护车内乘员的安全上,梅钢早已实现反向出口海外。殷胜向记者揭秘:汽车安全带之所以能“收放自如”,全靠卷收器,这小小的卷收器里正有梅钢的材料;大家所熟知的安全气囊,梅钢的材料也应用其中。

精轧机组换辊作业,员工正在认真检查轧辊的表面质量。精轧机组换辊作业,员工正在认真检查轧辊的表面质量。

当记者走近1780产线,看到精轧机组如同灵活的机械手指,对带钢的厚度、宽度和板型进行高精度控制。这里正生产着一种十分考验生产能力的钢——精冲工具钢。精冲工具钢不仅应用于汽车领域,更在机械装备、刀具模具等领域大显身手。

“这种钢由于碳含量高,很硬很脆,生产难度极大。一旦轧制失败,光是处理碎片通常就需要4到5个小时。”热轧厂1780工场厂长尚雯介绍,目前梅钢所生产的精冲工具钢厚度精度已达丝米级。同时,通过对轧制技术、冷却技术的潜心研究,实现多路径控制产品的组织相变过程,使得相较其他市场上同类型产品,梅钢产品在内部组织上具有明显优势。

热卷箱卷取作业,厚度40毫米左右的高温带钢在这里卷成了热腾腾的“年轮蛋糕”。热卷箱卷取作业,厚度40毫米左右的高温带钢在这里卷成了热腾腾的“年轮蛋糕”。

数据显示,1780产线生产了梅钢65%的热卷,其中品种钢占比近80%。“这条产线的定位始终是最具价值和竞争力的产线,但我们从不因专注高难度品种生产而放弃效率。”在高难品种规格下发挥极致效率,是梅钢热轧厂的不懈追求。2024年,1780产线全年生产热卷超550万吨,连续两年刷新纪录。

向智“生长”:

这里的员工爱琢磨,产线更“聪明”

热轧是梅钢主力创效产品,为提升品种能力,“十四五”期间加快了产线改造。1780和1422两条产线充分运用人工智能、5G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建成贯穿设计、生产、管理全过程的“集约化、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工厂,全力打造“低成本、高质量、高效率”的产线。

员工在热轧1422产线智慧集控中心专注操作,该产线全自动轧钢率位居国内同类产线前列。员工在热轧1422产线智慧集控中心专注操作,该产线全自动轧钢率位居国内同类产线前列。

今年1月23日,经过30个昼夜的奋斗后,2012年建成的1780产线焕然一新,功能更加多元化。据介绍,此次年修技改是1780产线投产以来工期最长、规模最大、最具挑战性的一次停机施工,共有项目383项,涵盖新增热卷箱、层流冷却改造等重点技改项目9项。

产线自动化程度日益提高,人工干预需求持续减少。尚雯以“板型全自动控制技术”为例,过去精轧区域的操作台需要3名操作工各司其职,现在仅需一人。“我们的大模型不仅设定精度高,还具备自主学习功能,能持续自我优化。”

另一边,1422产线于“十四五”期间建成了集中操控中心——原来分散在4个操作台的操作人员,实现了一个区域“集中办公”。“合并”办公的底气,源于1422产线在区域无人化和全自动轧钢方面取得的关键突破。该产线成功开发了多项现代化智慧制造新技术,包括机组带钢自动纠偏、热卷箱AI全自动定尾插销等,为“一线一室”“一室一岗”的智慧产线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改造后产线劳动效率提升30%,全过程“零干预”比例大于60%。

从早期的人工操作,到机器自动操作,再到如今的智能操作成为主流。在尚雯看来,近两年,1780产线智慧化脚步明显加快。“技术人员自发成立多个小团队,自主立项,自主攻关改进。这些团队就像产线的‘老师’一样,推动整条产线愈发智能,能自主解决更多实际问题。”

1422产线的建设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91年,作为一条“老产线”,其产品实现能力却不容小觑。热轧厂1422工场党支部书记罗克力透露,今年该产线品种钢的占比提升了6%,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这条产线的改造升级也将在年底提上日程。对于创效显著的产线,梅钢在投入上不遗余力。“改造一旦完成,梅钢热轧产品的实现能力将大幅增强,向着‘国内第一热轧精品基地’更进一步。”罗克力眼里满是憧憬。

向绿“生长”:

这里从研发到生产,全链条“绿”意盎然

作为传统产业代表企业,梅钢不仅精准聚焦用户需求,更积极响应时代呼唤。

今年是“双碳”目标提出5周年,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从产品研发到生产制造,“含绿量”无处不在。

在热轧厂,大家不约而同地提及一款产品品牌——BeyondECO。今年6月19日,梅钢在南京举办“绿色智造·合作共赢”汽车用钢专题推介暨绿色低碳产品发布会。发布会现场,梅钢正式发布BeyondECO低碳排放钢热轧、酸洗产品,通过“高炉+转炉+大废钢比+绿电”工艺路径,可实现综合降碳30%。

结合深耕市场十几年的经验,今年梅钢在精冲工具钢领域继续发力,针对产业链下游用户的需求,推进“以热代冷”技术。梅钢首席工程师裴新华解释道,这背后有着深层次的“绿色考量”。退火、冷轧都属于高能耗工序,制造流程变革从工艺源头上砍掉“耗能大户”,契合当下节能减排的发展趋势。

罗克力也提到,1422产线近两年拓展了不少绿色品种。当驾驶员飞驰在高速公路上,窗外一闪而过的银色高速护栏,可能就产自梅钢。“由宝钢股份中央研究院开发并推广的高强护栏用钢,这种钢用于制作高速护栏波形梁、立柱和防阻块,可实现不同等级高速护栏减重30%以上。”据介绍,高速护栏的节能减排、绿色环保和轻量化,大幅降低了运输、安装以及后续养护的难度和成本,推动传统行业材料“升级换代”。

梅钢的绿色发展理念,不仅体现在绿色产品研发上,更深入到绿色产线建设的每一个细节。

1422产线作为一条24小时连续生产的产线,在生产过程中仍有不少间隙时间。减少能耗的秘诀就是:见缝插针地利用好这些精确到秒的间隙时间。罗克力介绍说,“目前的耗电量主要集中在轧机运转过程中,我们就开发了变频技术,仅此一项,吨钢电耗就降低了10%—15%。”在1422产线,安装了34个热检测器,可以精准识别钢材在什么位置,根据现场轧制节奏调节轧机的工作频率。

火热的带钢在辊道上疾驰而过。火热的带钢在辊道上疾驰而过。

记者从现场看到,借助变频技术,轧机仿佛拥有了“火眼金睛”,节奏如行云流水,当距离带钢3米以上的距离,轧机便调整至等待速度,而当距离带钢还有约3米的距离,轧机就开始高速运转。除了轧机,现场的除尘风机、除磷泵、辊道等关键设备也都采用了变频控制技术,从而最大化降低耗电量。

就在9月,梅钢顺利通过“双碳最佳实践能效标杆示范”公示,为中国钢铁工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注入“梅钢智慧”与“梅钢力量”。

记者手记

以炙热初心,冲击高端攀登高峰

热轧厂,是钢铁企业温度最高的区域之一。24小时不间断的生产节奏,让忙碌的车间始终弥漫着炙热的气息。经过一天的蹲点采访,最令记者最难忘的,并非车间内居高不下的环境温度,而是每一位受访员工身上那份火热的激情与坚定的信念。

“梅钢是一个富有战斗力的集体。”“十四五”以来,为了生产出让用户满意的产品,无论是热轧厂,还是炼钢厂、冷轧厂,各部门始终保持密切协作,携手攻关。冲击高端、攀登高峰,一个个高精尖产品制造难题相继被攻克。

用新技术赋能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梅钢成功实现了智慧升级与绿色蝶变。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2025年度卓越级智能工厂项目的公示》,梅钢凭借“基于数字孪生的钢铁智能工厂”成功入选,为其智能制造版图再添一枚 “国字号” 勋章。

目前,梅钢已经明确了“十五五”规划的总体发展战略,立志打造国内第一热轧精品基地。期待未来,更多的高端钢、精品钢从这里诞生,走向世界。

图片来源: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冯芃

责任编辑:赵秋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