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探索“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南京路径

2025-10-15 07:13:55|图文来源:南京日报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段仁虎 摄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段仁虎 摄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圆满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经济大省要挑大梁”;“江苏要把握好挑大梁的着力点,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在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上勇争先,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走在前,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作示范”。近日,南京市社会科学院、中共南京市委研究室共同主办“南京经济社会发展十人谈”暨“财经大家谈”专场活动。与会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等,以“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主题,聚焦“特大城市乡村全面振兴新路径”,深入探索“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作示范”的南京路径,坚决扛好“经济大省挑大梁”的省会担当。本次活动由南京市社科院经济所、南京市栖霞区西岗街道承办,江苏省扬子江创新型城市研究院、南京人文经济学发展博士工作站等协办。

南京实践:“三农”工作、城乡融合及产业振兴取得积极进展

南京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张屹表示,推进共同富裕,需把握两大核心维度:“做大蛋糕”,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实现物质与精神层面的总体富裕,都需以经济发展为基础;“分好蛋糕”,在经济发展前提下缩小差距,实现高质量的共同富裕。

南京作为省会城市、特大城市和中心城市,在乡村振兴领域具备独特优势。南京农业科技资源富集,拥有34所涉农高校以及众多科研机构。依托独特优势,南京“三农”工作、城乡融合及产业振兴取得积极进展:连续4年在全省乡村振兴考核中位居前列,在2024年农业农村部委托上海交大开展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指数评估中位列全国第三。

基于南京都市现代农业的特点,推进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要重点把握以下方向:一是以产业振兴为核心,提升农业质效;二是强化“造血能力”,培育高素质农民与市场主体;三是践行“两山”理念,推动美丽环境转化为美丽经济;四是推进城乡融合,补齐公共服务短板。

栖霞区委副书记、区长王承江表示,无论是研究乡村振兴,还是推进基层工作,都要结合实际案例与区域差异展开。

第一,需充分考虑区域差异性,尤其是特大城市周边农村的特殊性。第二,特大城市周边农村发展需跳出 “农业本位”,善用城市资源外溢。未来特大城市周边农村的功能定位,应从“农业生产”转向“多元服务”:一方面发挥“乡愁载体”作用,承接城市居民的休闲、旅游、康养需求;另一方面发展精品农业,依托城市科研资源,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满足高端市场需求。要通过城镇化引导农村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留在农村的居民也可依托农村资产(如闲置房屋、土地)发展非农产业,实现收入多元化。第三,做好基层推进乡村振兴政策衔接与制度创新工作。例如,通过省市层面协调,推动农村建设标准与城市差异化,简化集体建设用地审批流程,释放农村资产活力。第四,集体经济组织发展与农民权益保障需加强制度顶层设计。第五,乡村振兴需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形成“共建共治”机制。

基层探索: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农民致富

近年来,南京生态环境、生活便利度显著提升。桦墅村缘起食堂经理周洁每次返乡,都有“来了就不想走的归属感”。在村里组织的技能培训、网络运营培训、协助宣传推广等多方面帮扶下,周洁在利用自家房屋开设缘起食堂的同时,还为村民搭建农产品销售桥梁,帮助有土鸡、土鸡蛋等农产品的农户对接游客需求;同时与村内工作室联动,承接民宿、团建等合作项目。

南京金色庄园农产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英强深耕草莓产业,带动村民共同富裕。他于2015年成立公司,历经十年建成草莓全产业链体系,涵盖品种研发、种苗培育、冷链运输、销售、深加工等环节,年均草莓总产量约11000吨。为解决规模化种植中的管理难题,他创新“公司+合伙人”机制——公司统一投入资金、技术、设施,合伙人(个人或农户)负责具体种植,扣除生产成本后按比例分红。该模式自2021年启动,已从12个合伙人发展至55个,单个合伙人年均纯收入15万—18万元。

六合区竹镇镇竹墩社区以“小萝卜”为切入点推动共同富裕。社区党总支书记陆云表示,2017年,社区还是无产业、无资源的“欠发达村”。社区负责人带领党员代表、群众代表外出考察学习,最终结合本村实际,以“党员带头+订单农业”模式发展萝卜种植。2024年,社区萝卜种植订单已覆盖100户农户,借助“多彩晶桥”区域公用农业品牌,将萝卜干带入南京市场,获得消费者认可。

浦口区江浦街道华光社区重点围绕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开展工作。社区党总支书记杨晓玲说,华光社区栀子花种植历史悠久,每年6月南京市场上80%的栀子花来自该社区,有劳动能力的农户几乎家家户户参与种植。为推动“人留村、心留村”,鼓励农户在家门口创收,社区一方面盘活村民闲置房产,引入咖啡馆、民宿、研学机构等业态,增加财产性收入;另一方面鼓励特色经营,增加经营性收入,如支持原卤菜经营者转型农家乐,鼓励农户销售农产品、制作铁烧饼等,形成“人人有活干、户户有收入”的格局。

对策建议:围绕“投资于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现代化进程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更高需求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导陈友华表示,农民增收需依靠两条核心路径:一是转移支付,二是增强自身发展能力。从乡村振兴的主战场来看,虽然政策聚焦“乡村”,但核心发力点不在农村而在城市:一方面推动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另一方面要引导城市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向农村流动。

在他看来,乡村振兴不能“一刀切”,而要结合区域条件精准施策。共同富裕可拆解为“共同”与“富裕”两个维度。“共同”强调覆盖范围,即全体人民均需达到一定生活水平;“富裕”则指向生活质量的提升。推进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初级阶段是让大部分人实现富裕生活,高级阶段则是全体人民共同达到富裕水平。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可从财富创造与财富分配两个维度展开。

在财富创造端,首要任务是扩大财富总量:优化激励机制,降低宏观税负;加强产权保护,增强市场竞争活力,为财富创造提供保障;保障高质量就业,重点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在财富分配端,需区分不同群体的需求,稳妥有序推进。

《群众》杂志原副总编,江苏省发展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程骅认为,对南京而言,农业农村发展必然依托现代化城市体系。无论是乡村规划、产业布局、公共服务供给,还是共同富裕目标下物质与精神层面的建设,都要置于“现代化”整体框架中统筹考量,协调好城镇化进程、现代化城市体系建设与农业农村发展的关系,在推动空间资源优化、生态价值转化中促进共同富裕。

他认为,当前所谈论的共同富裕不再是“数字均值”层面的达标,而要聚焦群众的“直接获得感与满足感”,不应仅以人均收入、经济数据作为衡量标准,更需围绕“投资于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现代化进程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更高需求。

这就要求我们转变发展思路,将重心转向“人的发展”与“公共服务优化”,推动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资源与农村人口、常住人口的需求精准适配。比如,溧阳通过“一号公路”串联全域旅游设施,有效带动了区域产业活力;吴江依托发达的乡村制造业与小作坊经济,在规划理念、硬件设施投入上均十分到位,已成为上海市民旅游、休闲、露营、度假的重要目的地。

在农民增收与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上,他建议不要局限于传统的“农民增收”思维,而需聚焦“民生福祉”的全面提升:提升基本社会保障水平;为农民创造优质的发展环境与平台,提升其自主创造财富的能力等。

南京财经大学粮食和物资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钱龙表示,特大城市的乡村振兴,与一般地区相比,既有共性,也有特性。在共性方面,核心目标一致,即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同时要遵循几个核心原则:坚持农民主体性、保护生态环境、传承乡村文化、强化产业支撑。对南京而言,在特性方面,一是核心驱动力,主要源于承接特大城市的辐射与外溢效应,包括消费市场与部分城市功能,这与偏远乡村有本质区别;二是要素流动特征,城郊农村的天然优势在于城乡要素(人才、资金、技术等)双向流动频繁,而非传统农村的单向流失;三是产业定位,不同于远郊的传统农业,都市型现代农业更倾向于高端、科技化,并易于发展融合经济,如精品民宿、康养产业等;四是空间功能,城郊农村是多功能复合空间,既是生产空间,也是生活空间,承担着城市生态屏障和后花园的角色。

南京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曹劲松研究员表示,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是发展中的长期课题,需要持续努力。对南京而言,推动“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作示范”,需要把握坚持党建引领、注重因地制宜、推动产业融合、实现价值再造、加强政策创新等原则。

通讯员 王聪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南京政务舆情研究院研究员 宋广玉


责任编辑:杨静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