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余片足球场“接”住运动热情
家门口,市民触“脚”可及过“足”瘾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何钢 程锦欣
10月4日,“苏超”淘汰赛拉开大幕。当晚1/4决赛首场比赛在南京奥体中心上演,南京队最终通过点球大战战胜连云港队,挺进四强。赛场上的硝烟也拨动着南京这座城市的体育基因,人们纷纷走进身边的专业足球场、社区运动场,享受运动的快乐。这些身边的球场,让市民实现“踢球自由”,更为城市构建了充满烟火气的足球生活圈。
家门口低效空间被盘活
社区足球场触“脚”可及
“我们最近每天都来这儿踢球。”近日,在南京长江大桥南引桥下,市民周先生与朋友相约来此踢球,全新的笼式足球场为附近居民提供了便利的运动空间。
而在过去,这里是一排夹在长江大桥和金川河之间的城中村。列入长江大桥南引桥环境综合整治二期工程后,桥南一村通过搬迁和清理,城市环境疮疤变为桥下赏心悦目的城市花园。“没有门槛,居民抬脚就来,到了傍晚,几个运动场都是人。”周先生住在方家营,这个夏天因为看“苏超”爱上足球。今年下半年,桥南一村游园绿地开放后,他便成了这里的常客。一江之隔,在南京江北新区龙王山下,昔日杂草丛生的低效空间,如今成了漂亮的公园。足球场内,大人、小孩各自分成一拨,在不同的球门间练习传球、射门。“我在这踢了2年了,长大后我也想去踢比赛。”正在上四年级的李同学加入了学校足球队,在周末、节假日坚持到家门口练球。
“我们通过三期建设,把这里打造成集运动、休闲、科普于一体的郊野公园。”沿江街道龙山社区工作人员介绍,“‘苏超’热以来,公园每天来踢球的人络绎不绝。社区还在运动场边架起大屏,让居民观看南京队的直播比赛,营造随时随地可以健身运动的氛围。”
记者从南京市建委了解到,近年来,在城市更新项目中,南京因地制宜利用边角地、零散地和桥下空间等,嵌入足球场等运动场地。文广路与地铁高架之间的空地被改造成了西城·夜未央24小时运动街区;明外郭风光带高桥门节点改造,也为附近居民增添了足球场。在大型体育场、体育公园之外,城市更新“见缝插针”盘活低效用地,打造小而美、可参与的身边球场,在转角之间,让市民触“脚”可及过“足”瘾。
从找球场到抢场次
足球圈“踢”到生活圈
“苏超”背景下,南京人的踢球热情持续升温,各类足球场预约火爆。近日,在南京雨花台区的体力波南站体育公园足球场,35岁的王楠带着10岁的儿子前来锻炼。“以前球场少,需要到处找,还要开车去。”王楠边说边弯腰捡球,边抬脚练射门。现在,他走出小区10分钟左右就能到球场。不过,在王楠看来,现在踢球的越来越多,家门口的球场也要开始抢场次了。
工作人员介绍,近几个月,公园足球场工作日晚场预订率飙升,周末黄金时段更是提前一周就被预订一空。市民在这里踢球,不仅可以享受多重服务配套,周边优美的自然环境,也带来生活的新场景。这种“抢场热”的背后,是5年间南京社会足球场地从“零星分布”到“全域覆盖”的蝶变。城市足球场地的加密,“接”住了市民喷涌的运动热情。
在踢球的同时,南京的球场也在进化新的体育消费逻辑。位于北极阁环亚凯瑟琳广场屋顶的天空足球场,2021年更新换代后,引进了AI视觉系统,可对球场进行直播、录像。“有了这个新科技,我们踢完球之后还能对当天的发挥进行回顾,做成个人进球集锦,很有意义。”足球爱好者张传辉说。在西城·夜未央街区的足球场,附近某高新企业职员郑军下班后与球友们照例又踢了一场球。而运动结束后,面对街区内各类小吃和餐饮美食,无疑又是一场“舌尖上”的快乐。遍布南京的足球场,让单纯的“运动空间”成为市民的“社交与成长平台”,运动健身圈变成生活圈、消费圈,足球也能融入城市的烟火气。
总数超1300片
所有新建球场年底接入电子地图
2020年,住建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城市社区足球场地设施建设的意见》,提出将社区足球场地设施建设作为促进全民健身的基础性工程,抓紧补齐社区体育设施短板。
记者从南京市体育局了解到,5年来,南京用“绿茵增量”交出良好答卷,也回应着市民的期待。截至2024年底,南京足球场地已达1303片。去年,南京还新改建42片灯光球场,让市民全天候享受足球运动乐趣。作为年度民生实事,今年上半年,南京已新改建球类场地达41片。截至目前,南京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已达4.32平方米,相比于5年前增长近10%。
南京还计划改扩建青奥体育公园专业足球场,其建成后,将成为江苏最大的专业足球场。这对于南京举办国内外重大赛事,挖掘场馆商业价值,惠及市民体育生活将发挥重要作用。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透露,南京将持续挖掘“金角银边”,把更多的闲置低效空间,转化为灵活实用的市民健身空间。南京市体育部门将继续推进年内剩余19片球类场地建设,重点在老旧小区、新兴社区布局嵌入式场地,同步完成灯光照明、智能锁控等设施升级,并力争在今年12月底前实现所有新建场地接入电子地图。
“苏超”赛场激情四射,南京人在家门口也尽享“运动自由”“踢球自由”。不断完善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感,也让南京世界体育名城建设更加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