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于洁尘 通讯员 陈天骄
“干我们这行的,哪有节假日?越是假期越要忙。”10月5日一大早,28岁的陈潇离开南京,直奔上海出差。这趟赴沪,是要洽谈一项某冰激凌高端甜品连锁品牌的网络直播营销业务,“谈完就回来,次日再去无锡谈一个自助餐品牌的合作。”陈潇说,“服务业假期都忙,我们公司则是服务业的特殊一环。”
陈潇是南京看得见传媒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两年前成立的这家公司,目前坐落于雨花台区小行附近的保昌跨境电商产业园,是抖音官方本地生活三星服务商,合作品牌超千家、累计热度超10亿、短视频GMV(成交总额)2.5亿元。消费者们耳熟能详的半天妖、七分甜、茉沏、雅克雅思等,都是公司的客户。
为什么说是服务业的“特殊一环”?因为陈潇的公司主要从事网络直播带货,而且专攻本地生活的餐饮券卡带货。通俗点说,市民出门吃饭点餐时,经常会到抖音直播间里团券,这些券很可能出自陈潇公司的直播间。虽然是一家网络直播公司,但也是餐饮等服务业的“销售”,既特殊又重要。
“老板负责跑业务,我们负责执行业务。”聪明伶俐的“00后”女主播齐硕心直口快道,“直播平台在国庆这种长假,尤其是我们带货餐饮团券的,是最忙的时候,一场直播6小时不带歇的。”问及坚守岗位的原因,齐硕思索了片刻回答道:“因为有成就感。”
国庆中秋假期到来前,公司接到了一个“大单”——拥有1000多家门店的某香辣蟹全国连锁品牌,要办一个大型直播。“公司26个员工全员出击,又外聘了近20个主播和职员,我们用5天时间完成了直播策划、影棚搭建,主播妆造、道具等同步进行,提前彩排确保不出纰漏,仅设备等硬成本支出就达35万元。”陈潇说,保昌园区里200多平方米的面积负责日常直播和办公,这场直播则启用了位于龙眠大道附近的公司“大棚”,一座500平方米的厂房。
专业级摄影设备和灯光音响、喜庆的红色国风全景布景、4组主播严阵以待……9月28日,厂房影棚摇身一变成为一处大型国风演艺秀现场。
5天筹备、4天直播,9天的时间,陈潇和小伙伴们几乎不眠不休。“凌晨3时下播,上午9时开播,我要全场把控每个环节,来回跑耽误时间,就在车里睡几个小时。”陈潇说,“年轻不怕吃苦,干事创业的激情让我们全员劲头十足,我跟大家说,这次哪怕不赚钱也要干下来,向客户证明我们的实力。”
以往品牌的大型直播,大多是3天时间、每天10小时直播,陈潇公司这次却把数据改写为“4天、每天17小时”,勤奋度拉满。而勤奋带来的自然是业绩——该场直播,销售额突破3000万元,打破公司历史最高纪录,直播间同时在线人数最多超一万人,“甲方”表示满意和认可,这就是齐硕说的“成就感”。
出门就餐、喝奶茶、吃甜品都要先团个券,互联网带来的改变已融入每个人的日常生活,直播带货已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陈潇从大学电子商务专业毕业后,找到了字节跳动本地生活板块的工作,是国内最早从事本地生活直播的从业人员之一。他当过主播,曾是原字节餐饮CKA-优秀员工、原字节广告信息流高级优化师、原阿里餐饮CKA-BDM,还担任过半天妖总部全国抖音负责人……
尽管今年才28岁,陈潇却是这个领域极具影响力的人物,回望来路,年轻的他不禁感慨:“你相信吗?这瞬息万变的本地生活直播,从诞生到现在满打满算才5年。5年前我刚工作时,电商平台正是大热,找不到本地生活直播的主播,我们甚至跑到大市场门口,看哪个小贩吆喝得起劲就邀请他来当主播。”
5年后的今天,仅在南京,主要分布在抖音、小红书、大众点评上的本地生活主播,就有数千人之多,其中不少是“科班出身”,陈潇说:“我加入的七八个本地生活主播微信群,每个群都是500人满员。科技和时代推着我们飞速向前,逼着我们不能停歇和止步。”
10月1日大型直播活动完成后,陈潇和小伙伴们又回到保昌园区200平方米的公司总部,开始了日常的直播工作。200平方米的公司,直播间占了约180平方米,公司26个员工,除了1997年出生的陈潇和另一个1998年出生的“元老”,其他都是“00后”,他们随性、自由,根本不知道要喊“陈总”,但干起自己喜欢的直播事业,却个顶个“肯吃苦”“肯烧脑出创意”。
公司里,摄影补光灯前方,年轻的主播正在介绍牛肉自助餐的团券方法;摄影补光灯后方的小办公室里,年轻的技术人员则在电脑前忙着写大型直播复盘小结;摄影补光灯旁,地铺上摆着枕头和小毯子,这是主播们吃不消时睡觉的地方……
此时,园区楼下的丹桂已悄然飘香,远处街道上游人如织、家家餐饮店里烟火气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