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神根
“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是理论界和新闻媒体的高频词。其之所以成为高频词,主要来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相关重要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这一重要论述,精彩概括了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既形象生动,又寓意深远。
“站起来”彰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站起来”,是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同志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所致开幕词《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明确提出来的。毛泽东同志说:“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他还指出:“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明确提出“站起来”,道出了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的必胜信心。
中华民族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社会作出了卓越贡献。鸦片战争后,由于列强的侵略和封建统治的腐朽,我国错失工业革命的机遇。列强通过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迫使清政府割地赔款,先后侵占我国一百八十多万平方公里领土;至1910年,中国对外八次主要赔款总计约折合十九亿五千三百万银圆,相当于清政府1901年收入总额的16倍;到1917年,中国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达92个,租界遍布各个通商口岸。辛亥革命后,中国虽然结束了绵延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军阀混战、日本帝国主义入侵、国民党反动统治,让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一度被称作“东亚病夫”。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虽是战胜国,但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却被迫将战前德国侵占的山东胶州湾的领土以及那里的铁路、矿产、海底电缆等转让给日本。
到了1949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恰如一轮红日即将升起在世界的东方。毛泽东同志用“站起来”一词,表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和中国人民的由衷喜悦。
“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这句话至今听来仍然令人心潮澎湃。
为“站起来”而进行不懈奋斗
“站起来”,首先就是不被欺侮、不被压迫,就是要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很快就明确了这样的奋斗目标和任务。
1922年召开党的二大,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人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即在现阶段反帝反封建,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为了实现反帝反封建的目标,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大革命时期,工农民众成为革命运动的主体,民主革命的思想在全国范围得到空前传播。大革命失败后,党领导开展武装斗争、实行土地革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使开展武装斗争和建立革命政权有了广泛群众基础,党逐步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抗日战争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解决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党实行正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坚持全面抗战路线,提出和实施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开辟广大敌后战场和抗日根据地,领导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日联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英勇作战,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解放战争时期,党领导广大军民逐步由积极防御转向战略进攻,打赢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向全国胜利进军,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政权,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
经过28年的奋斗,党领导人民于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但要巩固“站起来”的成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致辞中,毛泽东同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设工作进行了展望和部署。他明确指出,全国规模的经济建设工作业已摆在我们面前,要建设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随着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我们的人民武装力量必须发展起来……由此可见,毛泽东同志的部署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国防、外交等国家发展的各个方面。
按照毛泽东同志的部署,党领导人民战胜了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一系列严重挑战。和平解放西藏,实现祖国大陆的完全统一;统一财经、完成土地改革、进行社会各方面民主改革,社会面貌焕然一新;在此基础上,中国人民夺取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中站稳了脚跟。
与此同时,党领导建立和巩固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制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基本上完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上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我国一切进步和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各族人民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投身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在不长的时间里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独立研制出“两弹一星”,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有很大发展,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1971年10月25日,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这是我国外交工作的一个重大突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
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连在一起,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意义。站起来,是富起来、强起来的基础和前提;富起来、强起来是站起来后的必然要求和必然选择,又进一步夯实了站起来的基础,使得站起来更加自信、更加自豪,中华民族进一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能够为世界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需要通过努力奋斗来实现。在中国这样一个东方大国,无论是搞革命还是搞建设,都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样板可以照搬照抄,必须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紧密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战略转移,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经过顽强奋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国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清醒地认识到,改革开放以后党和国家事业取得重大成就,为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外部环境变化带来许多风险挑战,国内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长期没有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以及一些新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党治国理政仍面临重大考验。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生机和活力,党心军心民心空前凝聚振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党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所进行的一切奋斗,就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此过程中,不断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事业,进行着波澜壮阔的伟大长征,夺取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伟大胜利。
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必须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的伟大长征,仍然是一场接力跑,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
(作者为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