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深入推进音乐“大思政课”建设
让雨花英烈动人故事“声”入人心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李子俊
“假如我为了真理而牺牲,我燃烧不灭的心,会不朽地欢欣,永远地安宁。”烈士纪念日前夕,青松翠柏环绕的雨花台烈士陵园内,经常飘来一阵阵雄壮激昂的音乐声。这里开设的“信仰之歌”音乐思政课堂,吸引了众多党员干部、青少年前来。
近年来,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深入推进音乐“大思政课”建设,通过活化利用雨花英烈原创歌曲,系统研发“信仰之歌”音乐思政课程,联动大中小学广为传唱,让雨花英烈动人故事“声”入人心,成为激励时代青年奋发向上的动力。
音乐传承
年轻学子创新演绎英烈原创歌曲
在南京市第五中学的校园里,《假如我为了真理而牺牲》是学子们耳熟能详的一首歌曲。每当听到那激昂澎湃的旋律响起,很多人都会跟着轻轻哼唱几句。这首歌曲,是他们从未谋面,却又十分熟悉的“学长”——雨花英烈赵良璋谱曲创作的。
赵良璋是潜伏英雄,著名的“北平五烈士”之一。他出生于南京六合一个贫民家庭。“表舅很有音乐才华,在南京五中读书时,就是一名校园歌手。”赵良璋的表外甥女徐彩平说,他以“野雪”为笔名创作了《假如我为了真理而牺牲》《囚徒之歌》《我们越亲近了春天》等抗日歌曲,在我国西南一带流行很广。赵良璋在27岁的大好年华英勇就义,用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为了真理而牺牲”。
如今,在赵良璋用鲜血浇灌的这方土地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唱起了他生前创作的歌曲,感悟“信仰的力量”。今年清明节,在雨花台烈士陵园内举办的“忠魂永续 信仰长歌”——2025“雨花·清明祭”特别活动上,南京市第五中学话剧团演绎了话剧《暗夜飞鹰·黎明长歌》,赵良璋的后辈校友们走上舞台扮演“北平五烈士”,唱起学长创作的歌曲,带领观众沉浸式感受英雄视死如归的豪情壮举。
“雪花飘,雪花飘,血流心头像黄河,报仇雪耻要吃苦,抗战到最后的胜利呀……”在南京晓庄学院音乐学院,雨花英烈赵良璋和潜伏英雄薛介民联手创作的抗战歌曲《雪花飘》,时隔80多年后,被学子们用竹笛等民族乐器创新演绎,铿锵有力的旋律穿越时空“跳动”起来、传播开来。
《雪花飘》的歌词曲谱刊登在1942年出版的《青年音乐》刊物上,是该校师生整理“家底”时,从以往收集到的音乐历史文献中发现的。2023年2月,南京晓庄学院音乐学院将这本珍贵的《青年音乐》刊物捐赠给雨花台烈士纪念馆。“词曲作者都是革命烈士的历史歌曲,在全国范围都极为少见,这是南京红色文化资源里珍贵的音乐资源。”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陈列展览处副处长胡卓然介绍。
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他们活化利用赵良璋、顾衡等雨花英烈创作的《假如我为了真理而牺牲》《雪花飘》《盟》《农夫一生最辛苦》等19首歌曲,以及后人为纪念雨花英烈创作的《走进雨花台》《雨花魂》等19首纪念性作品,依托这些丰厚的“家底”,打造音乐“大思政课”。
系统研发
让“信仰之歌”唱响大中小学思政课堂
“丁香花儿开了,你看见了吗?那样灿烂,那样纯洁,那是人间美丽的风景……”今年5月13日,南京市文联原副巡视员、南京市音乐家协会原副主席章世和振臂指挥,100多名来自南京市各中小学的音乐教师代表和着婉转动人的音乐节拍,唱起了根据雨花英烈丁香和革命伴侣乐于泓动人爱情故事创作的歌曲《丁香花开了》。
在当天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开展的“雨花思政”——“信仰之歌”音乐思政示范课上,作为《信仰之歌——雨花颂系列歌曲》牵头创作人、音乐思政课特聘首席教师的章世和,结合丁香、赵良璋、李耘生等雨花英烈事迹,带领大家一起学习《丁香花开了》《爸爸》等以雨花英烈为题材创作的歌曲,还有《假如我为了真理而牺牲》等由雨花英烈创作的歌曲。
在“信仰之歌”音乐思政课的教材目录上,记者看到了38首歌曲,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信仰之歌——雨花颂系列歌曲》,主要是后人为纪念雨花英烈创作的音乐作品;以及《信仰之歌——雨花英烈生前原创歌曲》,收录了赵良璋、顾衡等雨花英烈生前创作的歌曲。南京郑和外国语学校音乐老师高明告诉记者:“今年,《丁香花开了》被选入了我们的校本课程,每个七年级学生都会唱这首歌曲。今年清明期间,同学们还来到雨花台的丁香树下,进行了沉浸式演唱,对丁香烈士的故事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除了致力于推动“信仰之歌”融入全市中小学音乐思政教育体系外,雨花台还将“信仰之歌”音乐思政课推广到了高校课堂。去年12月,“雨花思政”——“信仰之歌”音乐思政课首次集体备课会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举行,来自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南京晓庄学院四所高校音乐学院的教师代表参加了备课会,计划首先将此课程在雨花台—高校“大思政课”联盟的24所高校开展推广。“作品完成后,我们多次走进高校授课,得到了师生们的高度认可。”章世和说。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深入发掘红色音乐中的德育内容,系统研发了《永是勇士》等12节核心课程、《音乐党史》等主题研讨课,开发主题慕课、微课、音乐故事音频等线上资源,《青春的相遇》等课程累计阅读量突破1亿次,有力发挥出红色音乐的“育人”价值。
广为传唱
全国学子与雨花英烈“跨越时空对话”
“白云绕丰碑,青山埋忠骨……”一首《镣铐铮铮响》,让烈士们视死如归的形象跃然眼前。《你为了谁》取材于恽代英烈士的遗言,用歌声讲述他许下的“我们吃尽苦中苦,而我们的后一代则可享到福中福”铿锵誓言。《爸爸》根据李耘生烈士事迹创作,讲述了一段扣人心弦的故事。1932年,这位中共南京特委书记因叛徒出卖被捕,他始终没有暴露自己的身份。老奸巨猾的特务将李耘生不满3岁的儿子带入监狱。孩子见到父亲,大声哭喊“我要爸爸!”李耘生只能忍痛认子。此外,还有《你的生日》《行走在你的目光里》等歌曲,讲述了雨花英烈的铁骨和柔情。
今年6月18日,由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与南京艺术学院联合举办的“信仰之歌 青春无悔”缅怀雨花英烈主题音乐会在南艺剧场举行,南京高校师生代表共300余人现场观看演出。本次音乐会精选《信仰之歌——雨花颂系列歌曲》中的12首经典作品,采取了表演唱、情景演唱等形式,学生们自主进行曲目编排,创新演绎形式,让“信仰之歌”承载的红色基因在旋律中焕发新生。
“丁香、曹顺标等雨花英烈在牺牲时都非常年轻,和大学生们年纪相仿。他们为了信仰舍生取义,呈现出来那个年代有志青年的使命担当,对于如今的大学生也有着很好的现实教育意义。”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声乐系相关负责人表示。
除了南京外,“信仰之歌”还被全国多地高校学子们广为传唱。去年7月11日,南京晓庄学院联合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开展“雨花思政”——高校“金课”系列之唱响“信仰之歌”,走在“行知路上”主题活动。当天,80余名参加“全国优秀大学生学陶师陶夏令营”的本科、硕士、博士生,共同唱响以雨花英烈动人故事为主题创作的歌曲。他们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天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全国45所高校。
“因为你为了我们而牺牲,我和我的女儿,都愿做你那样的人……”一首《我就是你》,讲述了雨花英烈丁香牺牲后,亲人对她无尽的追思和怀念之情。当天的主题活动以音乐为载体讲述雨花英烈的故事,课程分为“丁香树的诉说”“永远的遗憾”“感动天地的‘爸爸’”3个篇章,从《我就是你》《恋》《爸爸》3首原创歌曲切入,分别讲述了雨花英烈丁香、曹顺标和李耘生舍小家为大家的革命故事。来自全国多地的高校学子们,在音乐声中与革命英烈展开一场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
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他们聚焦党员干部、高校大学生、中小学生群体需求,陆续推出音乐党课、缅怀雨花英烈主题音乐会、《飞翔的音乐家》沉浸式音乐课等多元教学场景,打造“课程+活动+展演+全媒体”立体化育人模式,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本版图片由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