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南京“银发护湖队” 15载守护玄武湖

2025-09-24 07:21:44|图文来源:南京日报

从环境卫士到文化使者

——南京“银发护湖队”15载守护玄武湖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李花 通讯员 张鸿雁

“真的被感动到了,在玄武湖畔,有一支银发志愿服务队,有爱有技术。”近日,有网友在本报“听语+”平台分享见闻,引发众多关注。记者从玄武区委老干部局获悉,这支“银发护湖队”隶属于玄武门街道大树根社区,不仅是湖区安全的“守护者”,更化身古都文化的“传播者”,用行动书写着“老有所为”的温暖故事。

74岁的张顺宝是队伍里的“老班长”,也是发起者之一。2010年玄武湖公园免费开放后,园区面临生态维护、秩序引导的双重需求。张顺宝得知后,与几位老党员一拍即合,在社区和公园的支持下,成立了“玄武湖公园文明志愿服务队”。队伍名称虽几经调整,但核心力量始终未变——如今16名队员均为60至75岁的退休老人,其中大部分是党员。

“一天两天容易,坚持15年靠的是习惯和热爱。”张顺宝笑着说。15年来,队员们定下“每月至少巡湖两天”的铁规,无论刮风下雨,湖畔总能看到他们身着志愿马甲的身影。从最初的零散巡查,到如今形成“流动+定点”的规范化服务模式,这支队伍的守护越来越细致。

流动巡查时,他们是湖区的“移动哨兵”:沿着环湖步道仔细排查安全隐患,提醒游客远离危险水域;遇到不文明行为及时劝导;看到湖面有漂浮物,会第一时间联系公园管理处清理。而在玄武门入口的定点服务站,他们烧好热水,为游客、环卫工人、周边居民免费提供饮水,小小的饮水点成了传递温暖的“爱心驿站”。

随着城市文明程度的提升,队伍的服务内容也悄然“升级”。“以前巡湖,捡垃圾是主要工作,一天能装好几袋,现在从早到晚也捡不到一片垃圾。”张顺宝坦言,这让队员们既“失落”又欣慰。为了更好地服务游客,他们主动“充电”,集中学习南京人文历史知识,从玄武湖的变迁故事,到“博爱之都”“文学之都”的城市底蕴,都成了他们向游客介绍的内容。常有游客听完讲解后感慨:“没想到南京的老爷子这么有文化,逛湖还能学知识!”

如今,队员们又多了一项“新技能”——手机摄影。“现在游客都爱拍风景,我们得帮他们找到最佳角度。”张顺宝说,队员们最近常聚在一起研讨:哪里能将玄武湖的波光与紫峰大厦同框,哪个时段的夕阳最适合拍湖景,甚至还总结出“避开人流的拍照技巧”。

“他们是‘银发人才’发挥余热的典范。”大树根社区党委副书记戴晓花评价道。这支以老干部、老党员为主体的队伍,始终保持“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的初心,将多年的工作经验、深厚的群众基础,转化为守护绿水青山、传播文明新风的实际行动。15年来,他们不仅守护了玄武湖的生态与安全,更用热情与专业,让每一位来到这里的游客感受到南京的城市温度,成为湖畔一道永不褪色的亮丽风景线。

责任编辑:赵秋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