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作家丁捷推出诗歌绘画融合作品《时间投下的诱饵》
左手写诗右手画画,诠释跨界魅力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峰
“是时间投下的诱饵/我偏是一尾鱼/空间一富足/我偏快意或不快意地游来游去……”近日,在时间的游弋中,南京作家丁捷继《依偎》《追问》《望洋兴叹》等作品后,又捧出一本诗歌绘画融合作品《时间投下的诱饵》,用线条和诗意打捞被日常淹没的哲思碎片,再一次彰显出其“变相怪捷”形象。
作家跨界,艺术作品频频跨出国门
在当代作家中,丁捷以涉世深、创作涉猎广著称。“小说、散文、诗歌、儿童文学、随笔,丁捷写得都很好。”中国作协副主席、江苏省作协主席毕飞宇表示。
丁捷少年成名,早在读高中时,他就已是全国小有名气的少年作家,小说《六月主题曲》刷亮青春文坛。因文学成绩突出,他后来被南京师范大学免试录取。在其至今已出版的30多部文学艺术作品中,长篇小说《依偎》被翻译成多种文字,获得7个国际国内文学大奖;《追问》被称为“现象级作品”;最新长篇报告文学《望洋兴叹》获得第十届“徐迟报告文学奖”长篇奖。
相对于文学创作而言,丁捷的艺术创作一度处于半遮蔽状态。事实上,他画水墨画,画油画,也画细笔画。他说:“每年七八月份一到,就会画水墨画,等到冬天或开春以后,又会画细笔画,如此循环往复。”在他的绘画作品中,南京大学教授丁帆看到了非常独特的文学气质,有着“变化多端的形式表达物象”和一种“活性了的心灵驰骋”。
“我创作的终极目标是追问生命中最深层次的脆弱,唤醒人性中的悲悯,以此激发爱的力量。”借着独特的表达和深邃的思想,丁捷的画作开始引起广泛关注,并跨出国门入选世界多个城市的重要艺术展项:细笔画《我们》《大海的方向》入选“日本福冈·亚洲艺术双年展”;水墨画《十全十美》《八达》入选莫斯科国家艺术基金会和中国美术年刊举办的“世界:当代中国艺术展”;线画作品《流连》入选中法建交60周年暨巴黎奥运会特展……
彰显诗性,多重样式打捞日常哲思
翻阅丁捷新书《时间投下的诱饵》可以发现,这本“诗画集”融合了短章格言、诗歌、绘画等多重样式。
“已经没有人/在看 渺小的你/黑夜里的一举手 一投足/踢打出的星星……”据丁捷介绍,他很小的时候就和诗歌结下深厚情缘,12岁那年,他第一次乘轮渡南渡长江,浩瀚的江水激发起朦胧的情思,他忍不住用稚嫩的语言写下一首小诗。
后来,在人生的各个阶段,丁捷都能与不同的诗人及其作品相遇:少年时喜欢李白和泰戈尔,青年时喜欢惠特曼和顾城,直至中年遇见李商隐,其笔下流露出人性深处的善良和对众生的怜悯,让丁捷深感共鸣:“他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我的文学理想,塑造了我悲悯的文学观。”
在毕飞宇看来,如果说其他作品考验的是丁捷作为一个运动员的耐力,那么绘画体现的则是他的爆发力。在《时间投下的诱饵》中,诗作均配以丁捷强烈个人风格的绘画,这些布满线条的画作以编织意象为主,表达着压抑、兴奋、欢快等多种情绪。可以说,画作既是诗的注解,同时也是诗的延伸,其线条的缠绕排列看上去并没什么规律,却都是其有意为之,借以打捞被日常淹没的哲思碎片。
记者发现,在丁捷的众多诗画中,最为突出的是他对鱼的偏好。在他笔下,那些鱼承载着其思想感情,往往不是一两尾,而是一群群、一堆堆、一枚枚。“是时间投下的诱饵/我偏是一尾鱼/空间一富足/我偏快意或不快意地游来游去……”时间最终投给丁捷的不仅有痛与欢,更有他对现实世界的凝望,大到对存在的思考、对历史的回眸、对一方水土的刻录,小到对初恋的怀念、对一场梦的追忆。
地域风格,“南京”诗篇压轴登场
从群展到个展,从绘画到绘画图书,再到诗歌绘画相融合,丁捷一直在探索绘画形式的无限可能,表达自己对文学、对世界的全新认识。《时间投下的诱饵》成为他用线画解构世界、用诗歌追问人生的又一个阶段性成果。
不过,丁捷并不满足于在作品中实现艺术哲思的跃升。记者发现,作为一名以跨界著称的作家,《时间投下的诱饵》再次成为丁捷探索跨界融合的一次艺术实践。
当一本书成为可以触摸的艺术品,阅读便有了另一种仪式感。全书采用南通特产蓝印花布的蓝为主色调,显得清纯、深邃,彰显独特的东方美学。据了解,这是因为蓝印花布采用了一种植物染料——蓝草。而南通正是丁捷的故乡,体现出这本书鲜明的地域风格。
此外,丁捷曾作为援疆干部在伊犁工作过三年,其情感已经融入西域,潜伏在记忆中,这种情结同样被投射到其创作当中。“找临街的窗下喝酒/远处的山尽在眼前/壮美几乎碰到额头……”读者一不小心就会撞见伊犁的日与夜,它们都被拆解在丁捷的诗句中:解放路的早晨,还有雪夜里的酒与山。
丁捷创作的水墨画《西望瑶池》,构图简洁,四条鱼正向西而游,画面左侧空阔,上角的题款使整个画面具有形式美感。丁捷介绍,《西望瑶池》不但隐含着一种东方文化里的西部情结,同时也是他艺术创作中不断追求的一种境界。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名南京作家,丁捷长期工作于此、生活于此,他在这本书中,让《珍珠泉记忆》《台城写意》《遇见浦口》等一系列有关南京的作品以专题形式压轴登场。“我想捂住/那些羞涩的珍珠花/别搅和着往事漫升……”在《珍珠泉记忆》中,丁捷如此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