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江苏南京:“顶流”古风团播养成记

2025-09-11 07:31:34|图文来源:南京日报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夏思宇

9月9日下午1时,南京城阴云密布,位于南京江北新区万汇城的写字楼内,已经下起了一场“雷雨”。团播厂牌梦华录的直播间内,水池上方雨雾不时喷洒,主播们踏水而来、翩然入画,水袖舞行云流水,剑舞凌厉如霜,折扇舞潇洒飘逸。她们身后的大屏幕,随时切换雷电、竹林、大漠等场景,亦真亦幻的光影让观众仿佛置身仙侠世界。

近两年,团播成为直播领域的行业新宠。这种由多人在同一直播间参与才艺表演的直播形式,以其丰富的内容呈现和独特的互动方式吸引大量观众。今年5月,梦华录直播间上线,虽未赶上行业“早班车”,却迅速跃居古风团播赛道“顶流”,其系列团播账号已收获60余万粉丝。在团播竞争进入白热化的阶段,“顶流”为何会诞生在南京?这种新兴的直播形式发展方向又在何处?记者来到直播间探寻答案。

团播成员直播中。 梦华录供图团播成员直播中。 梦华录供图

三天即爆!

南京班底闯入“团播江湖”

见到“梦华录”厂牌主理人庄成时,他正在协调当天下午的一场面试。这位“95后”小伙,已深耕团播领域多年,凭借开辟抖音“国风女团”赛道的行业履历,今年,他得到直播机构抛来的“橄榄枝”。

手握打造新厂牌、组建新团队的新机会,庄成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便是选址,“当时投资人给了几个城市备选,考虑到我的内容团队班底都在南京,包括舞美、策划、妆造,我们的古风定位与南京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很契合,3月,团队选定场地后迅速进场装修。”他直言,后续团队招纳新人时,南京本地传媒艺术院校的人才也给新团队带来很大助力。

记者注意到,梦华录所在的办公楼层,配置了化妆间、练舞间、服装间、不同规模的直播间等,占据整个楼层的“半壁江山”。最特别的是,为了满足竖屏直播需求,“水舞台”所在的直播间高达6米,这样的配置在写字楼内十分少见。

场地选定后,团队紧锣密鼓地运作起来,将设想中的“国风江湖”落地。“我们推崇那种含蓄而隽永的东方美学,传统文化本身就是最好的创意宝库,大家喜欢的是那种从历史里走出来的鲜活氛围感。”庄成说,于是他和团队决定做一个以古风舞蹈为核心,能让观众穿越回历史场景,在舞姿流转中感受传统文化鲜活魅力的古风团播。

5月1日,梦华录首个团播品牌“浮生”开播,尝试舞蹈剪影模式,开播次日,在线人数即突破1万人;紧接着,第二个团播品牌“踏月”上线,主打武侠风“水舞台”,三天后最高在线人数达4万人。

“可以说,我们是古风团播赛道唯一靠‘水舞台’火起来的。”庄成说,流量“大爆”后,团队还精心制作了印有南京元素的礼物周边与粉丝互动,“就是想让大家知道我们是来自南京的团播团队。”

“后浪”来袭

他们在团播里延续热爱

上午10时,小昭准时来到公司,经过近2小时的妆发造型后,一名“全副武装”的古装红衣女子走进练舞间,对着舞蹈镜调整上台状态。

歌舞表演专业毕业的小昭,曾当过舞蹈老师、做过行政,如今成为直播舞台上的“女将军”。“面试时对舞蹈和上镜的把关很严格,第一次试妆时我没找到适合的妆造,差点被Pass,幸运的是,经纪人帮我争取换了偏少年气的妆造,终于符合了上镜要求。”这位扬州姑娘笑着说,在职场兜兜转转后,明白了舞蹈才是她最热爱的事情。

庄成表示,梦华录在培养主播方面标准严格,强调外形吸引力、硬核实力、互动能力,选择主播时会参考是否为院校毕业,要求学习古典舞5—8年以上,同时,还配备了专业古典舞老师负责培训。目前,有30多名像小昭一样的古风舞蹈主播。

对于曾随团登上央视春晚等大型演出的专业舞蹈演员七七看来,团播的兴起,为她提供了可以直接面向观众展示才华的新舞台,更开辟了个人发展新路径。“在国风团播中,我不仅是在跳舞,还让观众看到美学背后的文化——这让我觉得舞蹈真的能发光。”七七说。

近期,“自从干了团播差点忘了以前是干吗的”话题在社交媒体爆火,团播正在悄然改变着更多人的职业选择与社会生态。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个成熟团播间已不再是简单的主播组合,而是涵盖舞美、灯光、主持、妆造、摄像、编导、运营等完整幕后链条的微型制作团队。如此高度分工的团播产生多个就业新岗位,成为“就业蓄水池”。除主播外,梦华录已吸纳超50名工作人员,台前幕后,均为“95后”“00后”。

吴昊正在进行新主题策划。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曹子烨 摄吴昊正在进行新主题策划。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曹子烨 摄

“在剧院,一场演出有1000人左右,而在团播我们面对的是广域的粉丝,之后我将致力于做关于非遗的内容,更多地去展现南京秦淮河还有明城墙相关的文化,植入有本土色彩的东西。”每周五晚,策划人吴昊都会投入新一轮的造景布置。硕士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艺术管理演艺制作方向的他,原先供职于一家剧院,“团播也是我的一种艺术实现。”

尝试“团播+”

把“剧场”搬进直播间

据行业预测,2025年团播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50亿元。而被贴上“娱乐化”“流量至上”标签的团播,单靠观众打赏难以为继。

“将一场直播看作一场戏剧,我们想做传统文化的‘翻译官’,把整个画面变成立体成像,在让观众看得明白的基础上,去做更多跨界联动。”吴昊告诉记者,他策划的首场非遗鱼灯主题专场,为了营造“鱼跃星河”如梦似幻的场景,把长达2.6米的巨型徽州鱼灯造景直接吊装进现场。

在他的统筹下,主播们亲自参与鱼灯制作,每位都完成了独具个人特色的定制作品。而非遗元素与国风舞蹈的相融合,更是将“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的韵味娓娓道来,吸引了超1200万人围观。满屏“华流才是顶流”的弹幕,正是观众对这次“翻译”的热烈回应。

直播间的灯光设备基本对标剧院,采用影视级LED、蓝光,摄像机达到电影级,摇臂捕捉特写……运用专业设备展现美的场景、美的人、美的舞蹈,庄成设想中的团播审美三要素已成为现实。

“剧院级”审美的加持下,梦华录持续擦出联动“新火花”:与网易游戏旗下“逆水寒黄金服”跨界联动,一场仙侠古风直播大秀单场曝光超1100万次;携手陕西省歌舞剧院及主播二饼胡拉,共同打造主题为“古艺新声,三方共舞”的联动团播,抖音直播人气榜第一;参与京东全球购“七夕团播狂欢夜”男女团直播PK,展开多轮“场景化种草”。

这种“团播+”的模式,不仅为传统文化的破圈撕开了新口子,让团播有了更厚重的底色和更持久的生命力,也逐步形成复利效应,使得团播跳出了娱乐与商业的单一维度。

“目前还在筹备两个全新的直播间,一个将引入男团,另一个主打极简式国风,计划下个月开播,不断丰富团播的多元面貌。”在收到全国多家文旅机构、院团主动寻求合作的邀约后,庄成新招募了一位特效师,未来,他想带领团队以更精细的视角,寻求竖屏舞台的更多可能。

责任编辑:赵秋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