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微评天下(20250819)

2025-08-19 07:26:19|图文来源:南京日报

本期点评:裴桐

@澎湃新闻:#古埃及大展# 历时13个月、横跨两个炽热夏天的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于8月17日24时落幕。这场持续395天的特展,刷新了全球博物馆单个收费文物类特展参观人数的最高纪录:超过277万人次,展览总营收超7.6亿元。

微评:近年来,“文博热”持续升温。在博物馆中近距离观察文物、学习知识,感受人类文明的灿烂厚重,已成为许多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上博古埃及文明大展取得成功,在于其展陈内容丰富、参与主体多元、叙事方式亲切,彰显了公众对高质量文化供给的渴望与消费能力,也再次启示我们:要用好博物馆这个“大学校”,激活文明对话的永恒魅力,促进建设更加开放的公共文化生态。

@工人日报:#清凉神器# “清凉帽”“制冷马甲”实现瞬间降温,“桑拿”车间里建起“清凉屋”,“清凉小车”招手即停……今年夏天,不少生产单位更新各类“清凉神器”,让劳动者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得更加舒适。

微评:各类“清凉神器”的与时俱进、与智俱进,为高温下的劳动者织就了一张科技防护网。这不仅是装备的迭代,也是劳动保护理念的进步:从被动救急到主动防护,各类清凉降温措施不再是处理中暑的应急之策,而是将防护关口前移,切实提升了每位劳动者工作的舒适度。愿这份“清凉”关怀,能随着技术创新与制度完善,持续惠及更广泛的劳动者群体。

@北京青年报:#候鸟驿站# 近年来,在北京市的专家技术支持下,在河北省政府部门的政策助力下,以及京津冀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营造了一个优质的生态环境,为濒危鸟类共筑起适合栖息的“候鸟驿站”。

微评:鸟类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员,对维护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有着重要意义。保护鸟类要用好民间力量,以荣誉奖励等方式鼓励生态摄影师等群体加入鸟类“守卫者”队伍,并通过加强日常宣传,促进更多普通民众形成爱鸟、护鸟的意识自觉,织就严密的鸟类守护网,奏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协奏曲。

@经济参考报:#青少年科技嘉年华# 8月15日至25日,首届乌镇青少年科技嘉年华举行。这场为期11天的科技盛宴,汇聚了4万余名全球青少年科技爱好者,让千年水乡古镇成为连接当下与未来的“科技体验场”。

微评:乌镇青少年科技嘉年华为青少年打开了展示智慧、探索未来的新窗口。“未来实验室”“全球科技灵感市集”“全国青少年劳动技能与智能设计大赛”等活动,契合了青少年思维活跃、好奇心旺盛等特点,能激发青少年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热爱。希望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让科学成为更多青少年快乐成长的伙伴,点亮这些未来的“先锋”和“创新者”探索世界的第一束光。

@紫金山新闻:#高铁座位# 最近,一名乘客吐槽的高铁经历引发全网热议——邻座一名200公斤大哥挤得她全程只能侧身坐了3小时,认为二等座售票应兼顾体形因素。12306回应售票系统没法识别体形,建议直接找乘务员协调换座。此事一出,引发网友热议。请看“小金快D评”。

责任编辑:杨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