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农田里的“碳”索

2025-08-18 07:18:14|图文来源:南京日报
沐浴着晨曦,田野宛如一幅生机勃勃的自然画卷。沐浴着晨曦,田野宛如一幅生机勃勃的自然画卷。在南京农业大学潘根兴教授团队与芝山村联合建设的炭基肥工厂内,工人将秸秆、畜禽粪污、厨余垃圾等废弃物充分混合,为制成炭基有机肥做准备。在南京农业大学潘根兴教授团队与芝山村联合建设的炭基肥工厂内,工人将秸秆、畜禽粪污、厨余垃圾等废弃物充分混合,为制成炭基有机肥做准备。在芝山村炭基肥工厂内,工人正在监测畜禽粪污内的温度,确保微生物保持活性以生产炭基有机肥。在芝山村炭基肥工厂内,工人正在监测畜禽粪污内的温度,确保微生物保持活性以生产炭基有机肥。“零碳稻田”采用人工方式除草,不使用除草剂等化学药品,以保证生态系统的碳平衡。“零碳稻田”采用人工方式除草,不使用除草剂等化学药品,以保证生态系统的碳平衡。白鹭在稻田间翩翩飞舞,轻盈的身姿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白鹭在稻田间翩翩飞舞,轻盈的身姿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农户将炭基有机肥运输至“零碳稻田”间,准备施肥。农户将炭基有机肥运输至“零碳稻田”间,准备施肥。百亩“零碳稻田”长势喜人,农户正忙碌在田间,科学追施炭基有机肥,为水稻稳产增收打好基础。百亩“零碳稻田”长势喜人,农户正忙碌在田间,科学追施炭基有机肥,为水稻稳产增收打好基础。

夏日的溧水区晶桥镇曹庄富硒生态园,稻田如翡翠棋盘铺展,屋舍点缀其间,碧水环绕葱茏堤岸。这幅生机勃勃的田园画卷,正被一场名为“零碳田园”的创新实践注入更深的绿意。

从今年5月30日起,南京市农业农村局在这里启动“炭基健康 零碳田园”项目。2个多月过去了,这处在全市乃至全省率先打造的“零碳田园”,如今已经能够看到现实的模样。

“零碳田园”的核心奥秘,在于“以废制炭,以炭沃土,固碳减排”。南京农业大学潘根兴教授团队自主研发的炭基有机肥成为关键。自2019年起,该团队在芝山村利用高温热解碳化技术,将秸秆、畜禽粪污、厨余垃圾等废弃物转化为生物炭,再制成炭基有机肥。

这种肥料富含微孔,能显著优化土壤结构,提升土壤固碳能力,有效抵消水稻生产碳排放,最终达成农田生态系统的碳平衡。1吨炭粉可产出4吨优质炭基有机肥,不仅破解了废弃物处理难题,减轻污染,更将“垃圾”变资源,形成“秸秆固碳—粪污还田—养分循环”的绿色闭环。

“我们在炭基农业里尝到了甜头!” 芝山村党总支书记李其军笑着说。示范田里的水稻施了炭基肥后,硒、锌等微量元素富集,“芝山炭基富硒大米” 每公斤卖到16元,是改良前的两倍。300亩林下黄花菜丰收,让园区整体效益提升超30%。

更令人振奋的是,“零碳田园”催生了“碳资产”。通过数字化平台监测,改良后的土壤固碳量可进入碳交易市场,年碳汇收益预计突破15万元。村里建起技术转化中心,为农户提供全流程培训,带动周边5个村成立废弃物合作社,年处理农业废弃物超两万吨,衍生出8个高端农产品品牌。

目前,芝山村正联合申报“长三角碳汇农业示范基地”,计划将“零碳田园”经验推广至长江中下游稻作区,让更多“绿水青山”通过绿色低碳的循环,源源不断地转化为“金山银山”。

这场始于溧水区农田的“炭基魔法”,是乡村绿色低碳发展的鲜活样本,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

文/图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张璐 姚强 戚珂嘉

通讯员 张福敏


责任编辑:陈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