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江苏南京:电力“热力值”背后藏着经济活力密码

2025-08-17 09:11:18|图文来源:南京日报

今年上半年,南京全社会用电量372.38亿千瓦时,连创新高

电力“热力值”背后藏着经济活力密码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吴春霞 通讯员 束佳玲

电力,向来被视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南京全社会用电量372.38亿千瓦时。7月进入高温天以来,南京用电负荷已连续两次突破历史峰值,其中7月7日达到1643万千瓦,创下历史新高。

持续攀升的电力数据,与经济大盘的亮眼表现形成了生动呼应: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9179.18亿元,同比增长5.3%。电力“热力值”与经济“增长值”的同频共振,更像一组相互解码的“发展密码”。记者近日通过走访发现,高用电量数字的跳跃中,藏着南京经济发展的新活力。

“热力图”持续升温折射“促消费惠民生”活力

今年夏天,随着音乐节、啤酒节等一系列活动的举办,尤其在“苏超”带动下,文旅消费持续升温,持续推高了相关领域用电需求。据统计,今年1—7月,全市批发和零售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2.55%。

以夫子庙商圈为例,夜市经济的火热让电力数据持续“亮眼”。7月以来,夫子庙核心区域餐饮、零售商户的总用电量同比增长约13%。“入夏前,我们对景区线路进行了负荷测算,提醒商户及时进行隐患整改,确保冰柜、空调、电烤炉等设备能‘满负荷’运转。”负责景区电力保障的国网南京供电公司供电服务二中心大客户经理李想对记者说。

消费市场的复苏,体现在民生服务的细节里。今年夏天,网红街区丰富路用电量同比上升约19%。作为外地游客来南京必打卡的网红街区之一,此前丰富路现有电力设备因建设年代久远,电力负荷承载能力难以满足网红街区快速发展的需求。今年7月,国网南京供电公司完成了对丰富路沿街19个点位老旧配电设备的工程改造,整条供电线路主设备平均年龄从18.4年大幅降至3.1年,惠及沿线2000多户居民和商铺。

通过分析重点商圈以及大规模商户的用电数据发现,今年1—7月,南京住宿餐饮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87%。这些数据与商场客流量、餐饮订单量等指标形成正向呼应,共同印证了消费市场的韧性与潜力。

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用电数据含“绿”量上升

南京腾讯数码有限公司位于江宁区,其算力中心占地面积超17万平方米,园内有8栋楼宇的算力服务器24小时不间断运转,承载着海量数据处理和存储的重要任务,平均负荷达7万千瓦。国网南京市江宁区供电公司大客户经理赵浚铭告诉记者,以江宁区用电负荷较高的生产制造企业——南京高速齿轮制造有限公司采文路厂区的用电量为参照基准,其日均负荷在1.2万千瓦,腾讯算力中心平均负荷相当于近6个“南高齿”同时运转。

数据显示,今年1—7月,南京腾讯数码有限公司用电量同比增长520.26%,目前,该企业正在积极筹备进一步电力增容。

用电量的持续上升不仅体现了企业自身的高速发展,更反映出南京在数字经济领域的潜力,吸引着更多相关产业向此聚集。位于河西的阿里巴巴江苏总部园区分为A、B、C三个地块,其中B、C地块已建设完成,A地块预计明年建成。“园区内集商业与办公于一体,目前有众多入驻意向企业正在洽谈中。”阿里巴巴江苏总部项目运营负责人朱立健告诉记者,作为第一次负责南京业务的对接人,从项目建设前期的用电方案对接,到开园后越来越多企业入驻,接电用电方面的体验感非常好。

同样位于河西的小米南京园区自去年落户后,今年7月用电量比去年同期增长87%。国网南京供电公司供电服务三中心客户经理虞宋楠告诉记者,随着小米更多业务转移到南京,目前该园区电力已办理增容手续,以更好地满足企业的未来发展需要。

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南京经济发展正加速向“绿”转型,这一趋势在新能源汽车、通信设备制造业等领域清晰可见。今年上半年,南京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45%,零售额同比增长68.9%。

据统计,目前南京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突破40万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45%,这一数据既反映了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也进一步带动了充换电服务业的繁荣。目前全市有公共充电站4000余座、私人充电桩超22万台、换电站52座,车桩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充足的基础设施支撑下,今年1—7月,全市充换电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大幅上升51.64%,不仅印证了充电基础设施的持续完善,更直观体现了南京新能源汽车销售与消费市场的火热态势。

先进制造业“加速跑”,“电引擎”推动产业发展

数字经济的崛起与绿色转型的推进,为先进制造业的升级注入强劲动力,而在这些重大项目建设和生产现场,电力保障的“加速度”正成为产业升级发展的助推器。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南京第二产业增加值2851.73亿元,同比增长4.1%。南京作为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2025年全市500个重大项目中,有228个集中在先进制造业领域。从用电数据来看,制造业中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用电量增长较多。

芯德科技人工智能先进封测基地项目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江北新区,芯德科技人工智能先进封测基地项目肩负着攻克AI算力芯片封装难题的使命。项目一期投资10亿元,施工阶段用电需求高,精密制造生产线投产后更是需要极高的供电可靠性来支撑。国网南京供电公司提前介入,于6月中旬便完成用于该项目基建的500千伏安临时用电箱变投运,比项目开工早12天,实现“电等建设、电等发展”,为芯片封装技术突破抢出宝贵时间。

溧水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同样受益于电力服务的“超前布局”。易咖智车溧水项目计划单班年产2万台无人车,今年2月底提交3000千伏安用电申请后,供电公司5天内完成方案答复,同步推进电缆敷设与厂房建设,7月初即实现送电试生产。“从政策解读到排班建议,供电服务让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项目总经理杜万云的感慨,道出了企业对于南京电力营商环境的认可。

今年以来,国网南京供电公司实施“电引擎”重大项目服务提升专项行动,已顺利完成43项省市重大项目接电工作,累计建成麒麟科创园等16个“开门接电”示范区,在省内率先实现省级以上园区全覆盖,电力保障的“快节奏”,正转化为产业升级的“加速度”。

责任编辑:蒋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