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肚子里的宝宝还能保住吗?”2019年6月,怀孕29周+4的王女士因阴道持续出血被确诊为宫颈癌,转诊至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时,肿瘤直径已超6厘米,达中晚期。此时胎儿仅1.5公斤,尚未足月——终止妊娠,胎儿难存活;继续妊娠,肿瘤生长转移风险剧增,母亲危在旦夕。
医院迅速组织产科、妇科、麻醉科及儿科专家联合会诊。妇科主任医师吕娟坦言,从病情看必须尽快终止妊娠,并同步进行宫颈癌根治手术,但胎儿早产且体重极低,如何兼顾根治肿瘤与保障早产儿安全,成了巨大挑战。经MDT多学科团队讨论,最终确定为其实施剖宫产,同时进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双侧附件切除。
双线救治:母婴生命的精密守护
“整个手术节奏必须精准,一步都不能错。”吕娟回忆。产科主任丁虹娟率先实施剖宫产,动作娴熟利落——胎儿仅1.5公斤,器官和皮肤娇嫩,稍有不慎便可能受伤。胎儿娩出后,等候一旁的儿科团队立即接手,借助提前备好的保温箱、呼吸机,迅速将其转运至监护室,为早产儿护理争取时间。
新生儿安全转运后,手术进入肿瘤切除阶段。“这时难度显现了!”吕娟主任表示,“广泛子宫切除手术需要充分暴露宫旁组织,游离双侧输尿管,推开直肠和膀胱,刚分娩的子宫依然膨大,对手术技术要求很高。”最终吕娟主任以娴熟的技术分离输尿管、血管和神经,三个小时便顺利完成了手术,出血极少。
这一系列流程是对妇产儿团队以及麻醉科协作的极大挑战。直到最后一针缝合,吕娟主任才发现手术衣已被汗湿,“检查产妇肿瘤切除范围已足够,询问新生儿监护数据稳定,这才真正放下心来。”
新生绽放:健康成长的六年见证
术后,30岁的王女士转入妇科病房接受后续治疗,病理报告显示已出现卵巢和淋巴结转移,经规范系统的放化疗,目前预后效果理想。“每次带孩子来复查,医生都很关心我们娘俩。”王女士看着身边蹦跳的女儿,语气平和,“当年情况那么危急,能恢复到现在,全靠医生们的专业。孩子常说,要谢谢这里的医生阿姨。”如今,6岁的小姑娘即将踏入小学一年级,王女士仍在规律复查。这场跨越6年的陪伴,藏着太多生命的韧性与温柔。
吕娟主任提醒:宫颈癌可防可控,应重视一级预防,尽早接种HPV疫苗;做好二级预防,有性生活的女性需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尤其是HPV、TCT检查。早期发现、干预,能大幅降低治疗难度和风险,避免发展到中晚期才就诊。(通讯员 张沁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