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天是我国第17个“全民健身日”,在南京—— “全城热练”,绘就活力新画卷

2025-08-08 06:37:20|图文来源:南京日报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程锦欣

西城·夜未央运动街区,年轻人在篮球场上挥洒汗水,呼喊声此起彼伏;玄武湖公园,各个跑团的成员们步伐矫健,在湖畔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社区健身广场,“银发族”跟着音乐节奏欢快地跳着广场舞……漫步南京街头,随处可见运动的身影。

8月8日,我国第17个“全民健身日”如期而至。在南京,“生命在于运动”早已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融入市民生活的日常实践,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蓬勃生长。

场地全,“金角银边”变身健身乐园

“下楼走几步就到新球场,太方便啦!”家住江心洲的篮球爱好者李辛兴奋地说。作为2025年度民生实事任务,截至6月底,全市已新改建41片球类场地,超额完成半年目标。

7月28日,雨花台区花神大道西侧绿地整治提升工程基本完工。原本闲置的街角,如今增加了篮球场地、五人制足球场。傍晚时分,这里便热闹非凡。附近上班族纷纷前来,一场场自发的篮球赛火热进行。“这块原本是开敞的空地,现在改造成篮球场,不仅环境变好了,还让大家午休时间、下班以后有了运动的地方。”在附近从事科技工作的郭晓帆笑着说。

为了解决市民“健身去哪儿”以及老城区和人口密集区健身设施缺乏等问题,南京结合城市更新,充分整合利用城市“金角银边”。在公园绿地、桥下空间、闲置土地等处,体育设施巧妙“织”入市民日常生活半径。除了篮球场,还有网球场、足球场、羽毛球场等多种球类场地在城市各处落地开花。

在赛虹桥街道长虹路社区,新增的两片室外羽毛球场成为周边居民的“心头好”。每天清晨,周边小区的羽毛球爱好者准时相聚于此。“环境好,场地新,打着球心情格外舒畅。”正在打球的居民张娟表示。通过空间更新、规划,南京不少老旧社区也建起社区健身房,跑步机、椭圆机、动感单车、乒乓球台……简单的健身器材,支撑起社区居民日常健身需求。

从灯光球场到体育公园,从社区健身房到健身步道,市民在“家门口”健身,已经逐渐实现“举步可就”。越来越多的市民也走出家门,参与体育运动。截至2024年底,南京体育场地总数达30272个,面积超4137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4.32平方米。

2025年,市体育局还将利用公园绿地开放空间,建设球场60片以上,更新600套全民健身工程(点)老旧健身器材,健全室外健身器材管护机制,提升34家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的设施条件、安全水平和服务能力,推动“宁体汇”平台线上场馆总数600家以上,年服务和惠及人次250万以上。

赛事全,顶级赛事与“草根”赛事齐飞

“太精彩了!在家门口就能看到这么高水平的田径比赛。”3月21日至23日,2025南京世界田联室内锦标赛举办,观众被运动员的精彩表现所折服,欢呼声、掌声此起彼伏。

顶级赛事的举办,不仅为市民带来视觉盛宴,更提升城市影响力。以2025南京世界田联室内锦标赛为例,不仅让世界各地的顶尖田径运动员齐聚南京,吸引全球目光,也带动酒店、餐饮、旅游等消费热潮,更让动人的南京故事“扬帆出海”。

5月起,“苏超”的火热,再次让南京成为体育赛事的“宠儿”。“全城皆主场”,每到有比赛的周末,市民便“涌”上街头,走进“家门口”的“第二现场”,与邻里、游客一同感受足球赛事的魅力。下半年,2025南京马拉松、2025乒超联赛总决赛也将在南京轮番上演。

在基层社区,各类“草根”赛事同样开展得如火如荼。

4月23日,南京市第三届社区运动会启动,“自行车慢骑项目比赛”等让各社区的居民有了更深入的交流和碰撞。作为构建“全域健身网络”的重要抓手,南京各级各类社区赛事活动已累计覆盖超20万人次。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社区运动会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交流学习的平台,更能增强市民的归属感和参与感,提高体育赛事的社会普及性和参与性,最大限度地让更多群众在市级赛事中享受运动的乐趣。

“‘苏超’很火,每次看得都心痒痒,自己也想上场踢球。”在南京,还活跃着各类民间体育社团组织。在江苏铁杆球迷俱乐部,球迷们不仅为“苏超”南京队摇旗呐喊,更会定期组织业余足球联赛,为广大足球爱好者提供比赛交流的平台。这些“草根”赛事的存在,让更多普通人能够参与体育竞技、感受体育魅力。

赛事体系的多层级构建,让专业与大众在南京实现奇妙的交融。顶级赛事是展示城市魅力的窗口,全民赛事则夯实体育名城的根基,当竞技场的欢呼与社区赛场的欢笑同频共振,南京的体育脉搏愈发强劲有力。

2024年,南京共举办国际赛事17项、国家级赛事70项、省级赛事74项,实现直接经济效益64.8亿元,赛事直播观看超5.4亿人次,媒体影响力值达43.12亿元。

南京的体育运动一直有着坚实的群众基础。市体育局表示,接下来将推动群众身边的赛事活动更加常态化、生活化、便利化发展,开展各级各类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不少于3000项次。

种类全,传统与潮流百花齐放

在聚宝山公园,“金陵矩阵”成为网红打卡点。这里不仅有适合亲子家庭的攀爬项目,还有极具挑战性的高空秋千、滑索等。年轻人在这里挑战自我,孩子们在这里尽情玩耍。而在不远处的引力卡丁车汽摩基地,一群少年正在酷炫地展示着自己的技巧,成为公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理念的深入推广,南京的运动种类不断丰富。除了跑步、篮球、足球、乒乓球等传统运动项目,街舞、滑板、攀岩、马术、桨板等潮流运动项目也日益受到市民青睐。

在新街口一家舞蹈俱乐部,每到上课时间,教室里便“挤”满了学员。“我一直很喜欢街舞,觉得特别酷。现在家门口就有专业的街舞课程,真是太方便了。”一名学员说。俱乐部负责人介绍,街舞课程一直是俱乐部最火热的项目,从幼儿启蒙到青年爱好者,报名人数持续增长。

“我们每天都有例跑,每天3—4场,一周共20场左右。”南京花少跑团是一个注册跑者近5000人的大型社群,跑者年龄集中在20—40岁。花少跑团团长高浩然介绍,跑团内的团员都是业余跑步爱好者,每晚的休闲时间参加就近跑步路线。“2025南马已经官宣了,我们不少跑友都报了名,从现在开始练起来,今年争取‘破3’!”跑团成员杨沁说。

6月25日,“服务群众 你点我送”健身进社区活动走进秦淮区双塘街道,在凤游寺社区“乒乓”主题园,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乒乓球教学活动,为社区儿童青少年之间架起交流与合作的桥梁,营造积极向上、活力四射的群众体育文化氛围。据悉,为了满足市民对不同运动种类的需求,市体育局自2021年以来,已开展各级各类进社区活动1800余项次,服务群众近10万人次。

通过整合省、市、区、街道体育部门以及各类协会等资源,市体育部门还将优秀运动队进社区、科学健身大讲堂、健身技能培训、免费国民体质检测等更多健身服务送给市民,自2021年以来,已开展各类活动2000余场,每年服务2万余名市民。未来,还将有更多的优秀运动员及冠军运动员走进社区,给市民带来更好的健身指导体验。

责任编辑:蒋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