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17年守护,绘出“白鹭翔集”生态画卷

2025-08-04 07:28:30|图文来源:南京日报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婷婷 通讯员 鼓城

7月28日早晨7时30分,暑气尚未蒸腾,在鼓楼区西北护城河大桥南路段的河面上,河道保洁员叶椿椿站在清扫船上,熟练地用桨划出一道水痕。随着太阳逐渐升起,船头的铁甲板被晒得发烫,帽檐下,他的额头渗出密密的汗珠。作为河道“清道夫”,他已经在这条河上工作了17年。

大桥饭店和金川门之间的这段河道大约长2公里,河面宽约30米,水面上毫无遮挡。阳光直射下,脚下的船板温度直线飙升,船头的铁甲板温度近45℃。为了防止晒伤,叶椿椿穿着厚底鞋和长袖长裤,灼热感从脚下传来,他却早已习惯。

浮萍、树枝、塑料袋、酒瓶……他动作娴熟,一旦发现垃圾便划船靠近,挥网、打捞、装桶,一气呵成。这个看似简单的过程需要不小的体力,即便作为“老把式”的叶椿椿,还是免不了汗如雨下。救生衣里侧的衣服时常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像套着层“盐壳”,但这对于他来说已是家常便饭。

叶椿椿一边打捞一边向金川门方向划行,经过一处低矮的桥,他赶紧蹲下身子,从桥洞下穿过,头部几乎是擦着桥洞门顶部而过。“夏季遇到涨潮时,水面高度更高,那时就几乎要趴在船上过桥洞了,否则就要撞脑袋喽。”他说,那种情况下,即便船面再烫也得忍着。

清理途中,每当垃圾桶满了,他便把船划靠向岸,把垃圾桶往肩上一扛,一步跨踩上船头。小船随着他脚步“点着头”摇晃,叶椿椿却走得稳稳当当。他下船走向岸边的垃圾站,把这桶重物一倒而光,回船继续清理河道。

口渴时,叶椿椿会坐在摇晃的船沿,举起装满了1.5升水的大水壶仰头痛饮。有时,他会看见在河道边的生态浮岛上踱步的白鹭。这些优雅的“访客”用尖喙梳理着羽毛,雪白的身影倒映在河面上,甚是好看。得益于鼓楼区水务部门的生态治理工程,西北护城河上呈现出一片“水清岸绿,白鹭翔集”的盛景。每当此时,叶椿椿心里也会涌起满足感,因为自己也是这幅生态画卷的“绘图人”之一。

从业17年,叶椿椿手中的竹竿网兜不仅打捞浮萍与塑料袋,更在水流中架起生命的“桥梁”。2015年以来,他共救起4名落水者以及鸊鷉等鸟类,先后获得“江苏省见义勇为奖”“南京好人”等荣誉。7月18日他刚刚转正,正式成为鼓楼区城管局党委下属南京顺隆市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党支部中的一员。“党组织一直鼓励我积极入党,我也在一直努力,现在有一种梦想成真的感觉。”叶椿椿说。

上午11时30分,叶椿椿已经完成了来回两趟的巡查打捞。当最后一桶垃圾倒入岸边的垃圾箱,他结束了上午的河道清理工作。回到船上,他抹了把顺着脸颊往下淌的汗水,竹竿一撑,在一道道水痕中,划着船愈行愈远。2小时后,他将再次回到这片河面,开启下午的清理工作,继续守护这“一泓碧水”。


责任编辑:杨静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