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蓁巷,“真香”

2025-08-04 07:23:28|图文来源:南京日报
改造后的蓁巷。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冯芃 摄改造后的蓁巷。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冯芃 摄近日,蓁巷至将军巷改造工程基本完工。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冯芃 摄近日,蓁巷至将军巷改造工程基本完工。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冯芃 摄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何钢 实习生 蒋丹

“这是蓁巷吗?有点不认识了。”7月底,市民周小姐来到蓁巷一家面包店“打卡”。与5月份相比,眼前的街巷有了多巴胺的色系。经过一段时间的更新,蓁巷特色街区呼之欲出,这也是社区规划师参与环东大街巷更新的首个落地项目。

“出了校园,先唱校歌,再入蓁巷。”这是东南大学王同学的新生活。原来蓁巷入口旁的巨大变电柜被装饰成一面景观墙,黄绿黑的色系与身后的建筑相融合,写满了国子监、成贤街等古今历史资源名称,其中就包括东南大学校歌。

蓁巷被戏称为东大学子的“第二食堂”,整条特色街区包含蓁巷与将军巷,南北串起四牌楼与珠江路。虽然全长仅450米,沿线却分布着80多家各类商铺。“这条巷子吃的很多,但过去的环境跟现在不能比。”王同学告诉记者,改造前,街巷入口摆放着垃圾箱和居民的垃圾桶,环境不好。沿街许多门头店招破败,车辆交织人车混杂,与大学门前气质不匹配。走访中,多名老年居民反映,过去出门买菜、散步,连个歇脚的地方都没有。

“这些问题都在一一破解。”蓁巷规划师团队成员、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白雪燕博士告诉记者,随着规划设计的落地,这条老街巷正在重新焕发活力。

沿街而行,白雪燕介绍着蓁巷的更新亮点。巷口处的垃圾桶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排大的方形花箱。“大学生考究蓁巷曾经草木茂盛,建议增加植物景观,复原历史。”白雪燕表示,在吸纳了学生的意见,并与相关部门协调后,因地制宜增加绿植。方形花箱即可移动花箱,当空间需要举办活动时,可随时腾出。

在蓁巷15号楼旁,堆放杂物的空间被设计成休息亭。“过去各种异味,现在坐在这儿聊聊天,看看街景就非常好。”居民彭阿姨笑着说。斜对面东大沙塘园宿舍临街围墙,点缀着绿植,配上电子、电源元素的LOGO,形成日夜两种效果,展示了高校学科文化。通往进香河菜场入口处,消失的围墙变成了一段遮阳廊道。后期还将增加体现儿童友好的装饰,与一旁的幼儿园呼应。

“绿植、休闲亭、廊架的设计,为居民创造了可体验、可休憩的公共空间。”白雪燕表示,这也带动了沿街商铺的自主更新。新开不久的如意面包店把门前变成了优雅的闲坐外摆空间,不少人专程来店里打卡。泽朵咖啡计划在门前增加闲坐装置。“这里有浓浓的烟火气,也有我学生时代的青春。”东大毕业生夏夏希望小店与街巷共生长,为后来者留下一段蓁巷的青春记忆。

而大家普遍关心的交通问题,也有了明显改善。记者看到,道路两侧以绿色透水铺装,形成了非机动车通行道。自大纱帽巷以南划定了双向通行线直到珠江路,向北至四牌楼路改为车辆单向通行。沿街还取消了18个停车位,协调至周边停车区。“老街巷有今天这个样子我们很欣慰,关键后期要管理好,让大家清清爽爽地生活、出行。”居民金先生提出了希望。

“物质空间的更新只是第一步,完善街区、社区治理才能让更新成果持久下去。”玄武区新街口街道负责街区更新的工作人员孟帆表示,作为一次校区、社区、街区共融的更新尝试,街道牵头举办了4场“蓁心话·巷未来”社区更新大讨论,调动公众力量为更新献言献策。

据介绍,更新即将完成,老巷将全新开街。街道引入的专业商管运营公司已进驻,负责街区停车秩序、文化活动策划等。街道还将协助成贤街社区与规划师团队,发动周边小区、居民、师生一起参与,在共建共治中共享蓁巷的“真香”生活。

记者手记

让更多规划师走进社区

蓁巷是老城提升街区品质的一次探索,也是社区规划师深度参与更新的尝试。近年来南京规划资源部门引导规划师进社区,如鼓楼区回龙桥迷你广场的推出,便是南京首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社区规划师试点社区项目。

规划师进社区,才能设计接地气,成果有人气。老街老巷底子薄、管理难,也希望基层街道常把规划师请进来,激活公众参与的热情,让更新项目长新、长红。


责任编辑:杨静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