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杜莹
炎炎夏日,溧水区晶桥镇芝山村综合社曹庄富硒生态园里,瓜果飘香,有机水稻生机盎然,精美古朴的民宿吸引大批游客拍照打卡;石山下村里,占地5000平方米的营地开辟房车宿营区与户外活动区,为游客提供田园野趣中的“五星服务”;晶桥镇观山工业片区的南京智慧康养创新园内,普谦医药、富利医药等新引进的智能化医药物流企业已顺利投产……
谁能想到,这里十多年前还是另外一种情形,化工企业林立,生态环境遭到污染和破坏。从昔日的“污染重镇”到如今的“健康江苏”样本,晶桥做对了什么?
关停化工园,下大力气治理生态环境
“天更蓝”“水更清”,问起晶桥镇百姓身边环境的变化,朴实的两句话里藏着纯粹的获得感。
晶桥镇是典型的低山丘陵地区,山水资源丰富,山林面积671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9.6%,居南京各街镇之首。境内有新桥河、云鹤湖、象山水库等河、湖、水库,塘坝多达5400多座。
受历史因素影响,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化工曾是晶桥镇的支柱产业。“观山化工园区内鼎盛时各类化工企业多达39家,烟囱里冒着白、黄、黑三色浓烟,空气里弥漫着刺鼻气味。”晶桥镇负责人站在智慧康养创新园观景平台,指着连片的蓝色厂房回忆,“主要生产硫酸、复合肥、苯甲酸(钠)等化工产品,年产值虽可观,但环境代价触目惊心。”
受工业园区影响,新桥河河水遭受严重污染,成了人见人嫌的“臭水沟”。“不仅河水受到污染,只要东风一起,全镇都能闻到‘化工味’。总有人调侃,‘外出遇到身上有刺鼻味的,估计就是晶桥人’。”参与新桥河水环境治理的晶桥镇水务站工作人员俞青松说。
“治理环境,不能犹豫,要动真格的,来不得半点虚的。”在“两山”理念的指引下,2006年,晶桥镇开始关停整顿化工园。俞青松记得,河水颜色慢慢由黑变浅,空气中难闻的味道也淡了不少。党的十八大后,晶桥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关停搬迁“三高两低”企业,还投入近亿元对新桥河水环境进行整治,打造河岸绿化景观带,新桥河水质长期稳定在Ⅲ类以上。
新桥河的蝶变撬动着全镇生态环境改善。通过“百村千塘”“河塘清淤”“水库生态修复”等工程,境内126个村庄河塘和24条县、乡级河道重现水清岸绿;投入8000多万元对31个自然村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镇82个规划保留村全部实现生活污水管网全覆盖……昔日灰头土脸的“化工城”加快变身绿水青山“大花园”。
激活“山水经”,好生态撬动“五彩经济”
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随着生态环境质量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高,晶桥镇通过“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将生态价值释放到农业、文旅、康养等关联产业。
水晶村位于石臼湖东岸,新桥河穿村而过,这里因水而兴,自2003年起便开始发展螃蟹养殖业。“过去由于新桥河水质受到污染,螃蟹养殖规模受限且售价不高。”水晶村党总支书记曹成功说。
随着新桥河治理完成,村里螃蟹养殖有了“好水”补给,短短几年便从数百亩发展到万亩,成为溧水规模最大的螃蟹养殖基地,成功带动300多户农户走上致富之路,年户均增收10多万元。“富财圩螃蟹”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和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
石山下村村民傅竹平脸上总是挂着笑容,当年看到家乡发展越来越好,他果断辞职回来创业,创办南塘小院,每年收入二三十万元。从开张起,这个农家小院一直没变过,但他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认识却一直在变。从农家乐到接待研学旅游、经营特色农产品,最近,他发现村子里出现了很多不同肤色的新面孔,心里也开始琢磨怎么让小院更加“国际化”。
凭借良好的山水资源,晶桥镇建成枫香岭—石山下、望悠谷—水晶、里佳山—曹庄富硒生态园等远近闻名的旅游片区,成功打造“五彩晶桥乡村休闲游”系列活动,包含春日尝鲜、夏日采果、秋日蟹逅、冬日围炉等特色主题。2024年,全镇接待游客170万人次,旅游收入17.6亿元。
牢牢把握溧水区入选全省唯一“健康江苏”实践示范区的契机,晶桥顺势打出另一张“产业牌”——康养。如今,晶桥工业集中区观山片区、枫香岭片区、芝山片区三大园区快速崛起,聚焦大健康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医疗器械类等产业,吸纳南京聚力医药研发生产及流通基地、南京晶云体育等一批代表性项目落户,形成了良好的产业生态。
探路碳中和,全省率先建设“零碳田园”
日前,“炭基健康零碳田园”启动仪式在晶桥镇芝山村曹庄富硒生态园举行,南京由此在全省率先探索建设“零碳田园”。
“零碳田园”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以废制炭,以炭沃土,固碳减排,健康持效。”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所长潘根兴介绍,通过施用炭基有机肥对土壤进行改良,提升土壤固碳减排效果,从而抵消水稻生产中的碳排放,最终实现农田生态系统的碳平衡。
建设“零碳田园”的底气源于芝山村此前的“炭基农业”实践。潘根兴团队采用自主研发的高温热解炭化技术,将秸秆、畜禽粪污、厨余垃圾等废弃物在300℃—800℃缺氧环境下分解成生物炭,再与腐殖质、微生物菌群配比制成炭基有机肥。一吨炭粉可产出4吨炭基有机肥,肥料有机质含量达45%以上,不仅解决了废弃物处理难题、减轻环境污染,又将其转化为优质农业资源,为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开辟新路径。
数据直观反映固碳减排成效。以一亩稻田为例,施用750公斤炭基有机肥后,当季土壤每亩可固碳100公斤,相当于抵消了350公斤稻谷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开启从1.0版向2.0版升级的过程,从“生态的绿色”到“发展的绿色”,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迫在眉睫。
晶桥镇在减污降碳上持续探索。除了“零碳田园”,总投资6.7亿元的大唐晶桥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已落户芝山,将利用废旧矿坑打造总装机容量80MW的综合性绿色能源项目,实现光伏发电与生态修复的有机结合,打造“工业+旅游”新地标。
芝山村党总支书记李其军向记者透露,当前村里正与南京农业大学共同申报“长三角碳汇农业示范基地”,计划将“零碳田园”经验复制到长江中下游稻作区,让“绿水青山”通过碳循环转化为“金山银山”,为乡村振兴注入低碳发展的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