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某,男,56岁,自诉一个月前出现腹部隐痛,因为是间歇性的,且疼的不太厉害,所以当时也没太重视。近一个月来疼痛反复,伴有明显消瘦,才到当地医院就诊,在医生建议下做了肠镜,发现结肠距肛门70cm一不规则肿物,镜身不能通过,考虑恶性可能性大,为求进一步治疗,来到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苏省第二中医院)进一步就诊。
江苏省第二中医院肛肠科主任金黑鹰教授指出:患者腹部CT提示升结肠壁增厚,周围多发淋巴结,结合肠镜检查考虑升结肠癌,目前有手术治疗指征,需要进行进一步治疗。
金黑鹰主任介绍,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发病隐匿,多发于中老年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饮食上不但高油高脂,还高盐高糖,再加上熬夜、久坐、吸烟饮酒等,结肠癌的发病日趋于年轻化,近年来,30来岁的结直肠癌患者越来越多见。
金黑鹰主任提示大家:结直肠癌特异性症状不明显,发生、发展隐秘,通常难以察觉。我国目前结直肠癌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二位,死亡率居第四位!但从腺瘤到不典型增生再到癌,大约需要10-15年,这个时间为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有利时机,所以能够在早期发现至关重要。
结直肠癌早期症状有哪些?
1.排便习惯改变
便频、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排便不尽、肛门坠涨、大便形状改变(大便变细、排出的大便有压迹)。
2.便血
是典型症状,大多数结肠癌患者都有便血情况,但很多人会误以为是痔疮。如果出现深棕色、黑色血便,或排出不成形,混有粘液、脓血的大便,则需要格外注意,建议及时进行检查。
3.腹痛腹胀等不良表现
结肠癌引起的腹痛表现为腹部隐痛,部分伴有恶心、呕吐,多于进食一段时间后或排便前加重,有些患者还伴有食欲不振、大便性状改变等。
4.持续性便意
在排便后仍有不尽感,持续、反复出现便意却没有真正排便,这也是结直肠癌发出的重要信号。
5.体重无诱因明显下降
对于普通人而言,体重出现无诱因明显下降,就需要警惕是否有糖尿病、甲亢甚至恶性肿瘤可能。恶性肿瘤生长会消耗身体大量营养,许多恶性肿瘤患者会出现消瘦、乏力、贫血等症状。
谈到如何预防结直肠癌,金黑鹰主任提醒大家:一是要合理饮食、均衡饮食,不要去过多地摄入高蛋白、高热量、高脂肪食物,尽量少吃油炸、烧烤食物,或者是一些腐烂、变质的食物。二是要增加粗纤维、新鲜水果等一些富含高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促进肠道蠕动,保持大便通畅。三是要坚持体育锻炼,如慢跑、快走等有氧运动,增加自身抵抗力,避免肥胖。四是要戒烟限酒,避免其对消化道长期的炎性刺激。
除了日常生活习惯要注意外,由于结直肠癌大部分为肠道息肉演变而来,所以早期筛查及粪便、肠镜检查尤为重要。
哪些人需要格外注意结直肠癌?
· 早期结直肠癌手术术后患者
· 家里有人得结直肠癌
·不明原因消瘦,乏力
· 慢性腹痛、腹胀、腹泻
· 慢性便秘、便秘腹泻交替
· 有黏液血便
· 有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
· 有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史
· 长期精神压抑等
建议50~75岁的成年人都应进行筛查,对于以上高风险人群则要根据不同情况尽早进行筛查,有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更要引起重视,定期做肠镜复查。
江苏省第二中医院肛肠科
1、科室概况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肛肠重点专科建设单位,牵头成立全国肛瘘联盟、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盆底疾病专业委员会、江苏省抗癌协会肿瘤与微生态专业委员会。科室医疗设备齐全,技术力量雄厚,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是一个专业梯队合理、诊疗规范、技术精湛的特色专科。科室始终秉承“提供一流服务、创肛肠专科国际品牌”的理念,不断成长与完善,致力于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防治结直肠肛门及盆底疾病,在结直肠癌、盆腔和骶前肿瘤、骶前囊肿、炎症性肠病、痔、肛瘘、肛裂、肛周脓肿、骶尾部藏毛窦、坏死性筋膜炎及便秘、肛门痛、肛门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等领域有独特疗效。
2、人才团队
科室目前拥有专科医师8名,其中博士3名,博士在读2名,硕士3名,科室高级职称3名,中级职称4名,形成了优良的人才梯队。团队能熟练开展电子肠镜检查、肛肠测压、肛管直肠腔内超声、盆底肌电检测等结直肠肛门及盆底疾病专科诊断技术,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团队始终秉持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理念,持续探索新技术、开展新项目,在学科前沿领域不断突破,形成了钻研精进、开拓创新的良好团队氛围。
3、专科技术
科室诊疗技术全面覆盖结直肠肿瘤、肛门良性疾病、炎症性肠病、功能性便秘等各类肛肠疾病。目前,科室设有盆底疾病诊疗中心,通过常态化组织盆底疾病多学科会诊,为患者提供规范化、精准化的诊疗服务。与此同时,科室始终秉持创新发展理念,积极开展多项新技术新项目,以先进的医疗技术、理念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体验和疗效,具体如下:
基于早期优效原则结直肠癌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我科历经10余年研究,将中医药技术应用于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全过程,并对相关技术进行了创新和优化,建立多学科一体化的早期优效结直肠癌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该方案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复发转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和提高生存率,五年生存率达到79.8%,特别是三四期的结直肠癌5年生存率分别达到69.6%和66.8%,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关成果获得了2020年江苏省中医科技一等奖和2022年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肛周脓肿三间隙引流术:团队在系统研究了肛周脓肿发病的病理生理机制,提出并设计了三间隙引流术,对粘膜下间隙、内外括约肌肌间隙及外括约肌以外间隙充分切开引流,彻底引流潜在感染间隙,并行全括约肌保留,减少对肛门功能的损伤,减少术后疾病复发及肛瘘发生等,使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肛瘘形成率低于10%,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临床获得广泛推广应用,相关成果已刊发在国内外多家知名期刊,并获江苏省中医药科学技术二等奖一项。
混合痔MEAL术:该术式在进行传统外剥内扎术(M-M)的基础上、清除了残余痔组织(Exsion of residual piles tissue)、同时对于残余痔上黏膜进行套扎术(Above piles musoca Ligation)。研究已经证实MEAL能降低术后复发率和肛门部痔核和皮赘的残留,增加了患者满意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此外,由于明显降低皮赘、痔核残留,大大提升了局部美感。
藏毛窦对口“Y”形皮瓣成形术:该术式采用 “Y” 形皮瓣设计,有效覆盖病灶区域,降低了伤口裂开和感染的风险,显著提高了藏毛窦的治愈率,且术后外观较为理想。
肛周坏死性筋膜炎“防火带”式引流术:该术式作为一种新型保留皮肤清创方法,与传统的整体清创术相比,其能够在保证充分引流的前提下,较好保护皮肤,减少手术清创次数,降低术后皮肤重建的需求,提高了生存率。由于创伤较小,有效缩短了患者住院及创面愈合时间,且很少造成明显肛门功能损伤,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直肠肿瘤Tamis术:我们中心在国内较早开展该术式,已经有数百例经验积累。作为一种经肛门微创手术,该术式经肛门自然腔道操作,无体表切口,创伤极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高清内镜提供放大视野,利于精准切除肿瘤,保留安全切缘。同时,能有效保留肛门功能,避免造口,减少排便障碍等并发症。
直肠癌TaTME术:该术式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方面优势突出,针对距肛缘3-5cm 的超低位肿瘤,其经肛门自下而上的操作路径,能清晰暴露盆底及肿瘤下方结构,精准分离直肠系膜与肛提肌,在彻底切除肿瘤的同时,最大限度保留肛门括约肌及周围神经。这使部分前来就诊的患者中,原本需切除肛门的患者实现保肛,恢复了正常生活。
肛周Paget’病S型皮瓣转移术:对于原发性肛周Paget’病,皮肤的病损大多只累及肛周皮肤,不伴有内脏腺癌,因此只需要做局部扩大切除术。但局部扩大切除术后往往会留下较大范围的皮肤缺损,需要后期接受植皮手术,我们中心设计了一种新型S型皮瓣转移术。总体思路是在臀部皮肤缺损外周做三角形皮瓣后对皮瓣进行转移,皮瓣内侧缘与直肠下段断端黏膜进行缝合,皮瓣外侧缘与臀部皮肤切缘缝合。臀部皮肤组织有较好的延展性,且血运丰富,因此为转移后皮瓣的存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此外,正常的控便功能由肛门括约肌、盆底肌群等共同完成,故切除肛管移行区仍能保证肛门对于液体和固体粪便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因此该术式虽可能导致肛门控气控便的精细程度受到部分影响,但并不会造成严重的功能损伤,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自发性结肠穿孔诊疗体会:该病起病急骤、病情变化迅速、预后较差。早期明确诊断、选用适当的治疗方案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基础。我们中心在多年临床实践中,得出了以下几点经验总结:①穿孔部位在腹腔内还是腹膜外?②感染范围是局限包裹还是弥散性感染?③可能的穿孔原因是什么?④然后根据穿孔的部位、感染的范围以及可能的病因选择治疗方式,是否进行保守治疗,还是保守治疗后再行手术。相关成果已经刊发在腹部外科杂志。
肌少症相关研究:肌少症是与年龄增长相关的进行性、全身性骨骼肌量减少、肌力下降及功能减退的综合征。常见于老年人,与活动减少、营养不足、慢性疾病等相关。本中心通过研究创立的“无氧增肌除湿操”其特点在于运动时以无氧代谢为主、但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并可通过间歇期避免不良症状出现,与传统的持续有氧运动比较具有省时和有效等特点,通过间歇的无氧运动增加骨骼肌,增加瘦体重指数;通过临床应用,其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增加骨骼肌的含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直肠腔内超声:我院肛肠科拥有国际最先进的丹麦B-K1202型三维超声诊断仪,配有8838线阵、环阵双平面直肠腔内探头以及2052 360°直肠腔内探头。 该设备具有特设的三维立体模块成像,多角度任意压缩切割技术,可在任意层面、任意角度观察病灶,在三维视角下清晰显示肛门直肠各层次的组织结构及病变,广泛应用于肛周脓肿、肛瘘、直肠肿瘤、便秘、大便失禁、功能性肛门直肠痛等多种肛肠疾病的诊断及评估,它可精确定位肛周脓肿、肛瘘等感染性疾病的位置、大小及与括约肌群的关系,定位内口方位,准确定位内口距离肛缘的距离,对临床术式的选择,减少损伤、提前预防等提供有力的影像学依据和指导。
超声排粪造影:我们中心应用BK 8838超声探头,建立一种新型更可靠、更准确、更具有重复性的超声排粪造影检查方法,且能动态观察盆底运动,前期研究发现在盆底失迟缓、直肠前突及盆底疝诊断方面与常规的X线排粪造影一致,而在括约肌缺损、直肠黏膜内套叠方面,诊断更加敏感与准确。并且我们建立了超声排粪造影下盆底失迟缓临床分度的新方法,盆底失弛缓患者EDF临床分度与临床症状如排便不尽感、排便梗阻感、排便费力密切相关,提示EDF是诊断盆底失弛缓的有效手段,相关成果已在知名期刊发表。
盆底治疗技术:我们已成功开展肛肠直肠测压、肛管直肠腔内三维彩超、超声排粪造影、盆底表面肌电评估等国内先进的诊断技术,并结合生活质量评估、心理评估等评分系统,应用于出口梗阻性便秘、功能性肛门直肠痛、大便失禁等盆底疾病的诊断;针对不同的疾病亚型,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方案,治疗方案包括生物反馈治疗、中药辨证论治、肛管直肠电刺激、针灸、电脑中频电刺激、穴位贴敷等中西医诊疗技术,年诊治患者500余人次,治疗有效率达80%以上。
肠菌移植:肠菌移植是将健康人肠道菌群移入患者体内,重建肠道微生态平衡。可治疗难辨梭菌感染等肠道疾病,对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放射性肠炎、便秘等多种肛肠疾病有改善作用,我们前期已经积累丰富经验,有需要的患者朋友欢迎咨询!
4、中医特色
科室中医特色鲜明,始终秉持中医药内治与外治相结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中医与西医相结合的诊疗理念,灵活运用中药内服、外敷、熏洗、坐浴、塞肛、保留灌肠及针灸等一系列中医特色疗法,临床疗效显著。
科室重视院内制剂研发,针对阴虚型便秘,我院肛肠疾病诊疗中心在国家级名老中医李柏年教授滋阴润肠经验方基础上成功研制了“三仁养阴合剂”。该方在增液汤基础上化裁凝练而成,传承了李柏年教授治疗便秘要润肠通便,气血同调的思想,具有润肠通便,养阴增液,行气活血的功效,在治疗功能性便秘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基于肛门疾病的发病特点,团队秉持 “清、消、敛” 的核心用药理念,精心研制出 “消肿止痒洗剂”。实践应用表明,该制剂在改善肛门局部肿痛、瘙痒等不适症状方面效果突出,同时能有效促进术后创面的愈合修复,整体疗效显著。结直肠息肉的发病、癌变与肠道菌群提供的微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前期研究表明参苓白术汤可以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发挥降低结直肠息肉再发的作用。我们中心在参苓白术汤的基础上,进一步化裁优化,成功研制了“健脾消积合剂”,该制剂具有健脾利湿、消积化浊的功效,临床实践表明可以有效预防结直肠息肉发生发展。
此外,我们中心重视中药茶饮和药膳的开发,中药茶饮以药为茶,融养生与疗愈于日常。它取中药之性,借茶饮之便,既保留药材调理功效,又兼顾饮用适口性。根据春夏秋冬及长夏各季节特点,我们创制了五季茶饮方。分别是春季养肝和胃茶,夏季解暑宁心茶,长夏化湿和胃茶,秋季润燥养肺茶,冬季补肾养颜茶。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结合我们中心多年调理经验,推出了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气郁质、痰湿质、血瘀质、湿热质等八类体质调理茶。
中医药膳以“药食同源”为核心优势,循中医辨证理论,将药材与食材结合。既具食物营养,又含药物功效,可调和体质、防治疾病。兼顾美味与疗愈,适应人群广,能长期服用,无药物副作用之虞。既满足味蕾,又达“治未病”与辅助疗疾之效,实现养治结合。为了满足患者旺盛的需求,我们中心经过精心筹备,出版了一本有关药膳的专业书籍——《实用中医药膳食疗》,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一下。(通讯员 苗卿 葛妍 记者 臧首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