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顾小萍
不在政府出资改造之列,但多年运行下来产生的问题越来越多。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我市越来越多的商品房小区走出“等靠要”的惯性思维,通过维修资金动用、公共收益主导、业主众筹以及物业企业支持等方式,用自主更新实现了“旧貌换新颜”。
每户业主众筹200元,物业自主施工,单元门厅轻松焕新
7月20日下午5时,紫鑫中华广场小区居民活动广场上甚是热闹:舞台上,舞狮表演腾挪跳跃,引得居民屡屡喝彩;舞台一侧的美食区烹饪桌上,烤肠、炸鸡飘香,居民们排着长队开心品尝……当天,该小区为8栋2单元、3单元门厅“焕新”工程举行竣工庆典。
走进焕然一新的8栋2单元的门厅,只见灰白色宽幅地砖整洁大气,香槟金色的护墙板搭配雅致壁画,整体环境明亮而又温馨。“门厅完成改造后,显得特别‘高大上’,居住舒适度又提高了几分,真是花小钱办成了大好事。”住在8栋504的居民吴海燕告诉记者,在该小区2栋率先“吃螃蟹”自主完成单元门厅焕新后,作为单元长的她就和同单元的其他住户们一起谋划着同一件事,并于前不久正式启动。
据介绍,8栋2单元、3单元门厅改造费来自三方面:电动移门申请公共维修资金;门厅内地砖、灯光、墙板等费用由业主众筹;万科物业则是利用自己的工程队进行自主施工。“我们单元一共18户,每户众筹了200元。”吴海燕说,因为大家的齐心协力,众筹费用仅用一个晚上的时间就收齐了。
“物业团队对小区情况更熟悉,从门厅的结构细节到业主的实际需求,都能精准把握。”万科物业项目总监孙余凤介绍,从前期方案沟通到施工中的细节调整,自主施工团队全程积极对接,既保证了改造质量,也让整个过程更高效,仅用20天左右时间就让单元门厅实现了“旧貌换新颜”。
升“颜值”,越来越多商品房小区走上“自主更新”
眼下,“自主更新”正成为南京众多商品房小区提升“颜值”的新密码、新妙招,通过多方协作,用“微更新、微改造”实现居住品质的“大提升”。
“改变不必等待,美好可以共创。”建邺区观澜苑小区居民的话里藏着满满的获得感。据悉,2017年以来,这个小区依靠公共收益陆续推进10多个项目的自主更新——从车库改造到小区沿河设施更新,从园区监控设施升级到墙面更新、路面改造等,“一项项改造推进,又实实在在地改出了一个新小区,宜居感比刚入住时还强。”居民们笑着说。
同处建邺区的丹枫园小区,也由物业、业委会携手全体业主,通过合理使用公共收益,自主完成了地下车库地面、楼顶稳压水箱、部分消防设备等的更新,现阶段,物业、业委会还和居民们齐心推动休憩凉亭的地面改造等。
建邺区住房保障和房产局物业科科长尹振虎介绍,该区通过党建引领,更好地实现社区治理、物业服务和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对于尚不在政府出资改造之列的商品房小区,在社区、物业和业主自治组织能够高度融合的情境下,通过维修资金动用、公共收益主导、业主众筹以及物业企业支持等方式,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提升居住环境。这种路径值得更多小区借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除了地处建邺区的小区,我市栖霞区、浦口区、雨花台区等多个区域的商品房小区都在以“自主更新”模式提升“颜值”。例如,雨花台区中南锦苑小区,在完成球场、健身广场等的地面改造后,目前正以“公共收益资金投入+物业自主施工”模式,推动车库地面的更新改造。越来越多的物业也积极加入这场“自主更新”行动中,以万科物业为例,目前,该公司推出的以“点亮南京,共筑未来”为主题的社区微更新行动,已覆盖全市50多个小区。
自主更新,改变的不仅是环境,更是城市更新的底层逻辑
提升居民居住品质,近年来,我市正对2005年前建成的非商品房小区进行“应改尽改”,2000年后建成的商品房小区尚不在更新改造之列,但这些小区经过20多年的运行,大大小小的问题越来越多。近年来参与多个小区自主更新改造的孙余凤指出,建立起“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业主参与”的三维模式,让不同年龄段、不同类型的小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更新路径,必将是趋势。“我们欣喜地看到,积极参与小区自主改造中的业主越来越多,公共收益、维修资金申请使用等越来越顺畅,随着自主更新逐渐成为‘常态’,也期待各项机制的推动更积极、更顺畅。”
记者了解到,为推动小区自主更新,2021年起,住建部多次发文鼓励“居民共建”。随后,多地也推出相关配套政策,例如,杭州市对自主更新项目给予最高50%的补贴;南京则是在维修资金使用等多方面开辟了更多“绿色通道”。
一位业内专家表示,自主更新的背后,实质是一场深刻的社会治理创新。当业主们走出“等靠要”的惯性思维时,他们改变的不仅是居住环境,更是城市更新的底层逻辑。“当每一位业主都成为社区建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时,城市才会真正变得更有温度、更具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