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民歌传承的“青春解法”

2025-07-18 15:47:54|图文来源:中国青年报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余冰玥

“彩霞映天边,太阳露笑脸”“耶嘿,诶嘿,欢喜,诶嘿,热闹,诶嘿……”

当来自广西的壮族三声部民歌《诶嘿》在内蒙古的敕勒川草原上响起,高亢、粗犷的人声,节奏感十足的电子乐,让95后观众刘倩茹有一种被音浪“穿透”的震撼感:“第一次在草原上听现场演出,民歌和电子乐的交融仿佛经历了一场时空穿越,和视频完全不一样。”

在2025年中国原生民歌节上,这首特别的民歌《诶嘿》,由青年组合“梢丽组合”(刘海嘉、潘婷、姚启媛、韦新琳)与年逾六旬的壮族嘹歌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陆顺红、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余显专共同演绎。歌声响起,非遗民歌正口口相传。

“民歌居然可以这么潮”

这不是壮族民歌《诶嘿》第一次现场演绎。

早在2024年11月,《诶嘿》上线国际电竞游戏CS,成为该游戏收录的首款中国少数民族语言音乐盒,并在国际电竞大赛中首演。歌名《诶嘿》取自歌曲中的一个语气词,是玩家在赢下游戏、互相逗趣时,表达内心喜悦得意的叹词。当玩家取得胜利,就会响起《诶嘿》的片段。

《诶嘿》中的壮族嘹歌和壮族三声部民歌,都在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梢丽组合”队长潘婷告诉记者,《诶嘿》由广西艺术学院教授戴伟、教师赵万创作,其中保留了壮族嘹歌押韵的传统格律、壮族三声部民歌的复调特色,加入了壮族特色乐器啵咧,还融入了电子音乐。

潘婷介绍,广西地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特点。过去,壮族人大多生活在山区,老一辈没有电话等通讯方式,山顶和山脚想要最快速地传递信息,就靠尖锐的声音。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文化孕育出形式多样的民歌与山歌,也塑造出原生多声部和“不和谐音程”等广西民歌特色。

其中,壮族三声部民歌以其3个声部的搭配而闻名。第一声部和第二声部各自拥有鲜明的音调,第三声部则作为陪衬和声,3个声部相互协调。民歌的内容反映了壮族人民在艰难的生存条件下,依旧热爱生活、歌唱生活。

“嘹歌是有根的,有古老的歌书。”陆顺红研习并传唱壮族嘹歌已逾40载,“爱嘹歌如命”。

“我们平时在山上,以歌传情,以歌会友。我们的歌声,就像一条河一样永远不断地流。”陆顺红说,《诶嘿》有着独特的唱腔、高亢悠扬的旋律和多声部的魅力,最能表达壮族人民的生活和情感。“能和年轻人一起唱,把非遗民歌传下去,是件特别有意义的事。”

如何既保留原生民歌的特色,又通过新的音乐形态让当下的年轻人接受,是原生民歌传承发展中的难点。

“现在大家的生活方式变了,年轻人不喜欢老调子,因为没有创新。”为此,在今年的“三月三”期间,“梢丽组合”与短视频账号“江南音痴”主理人郑栋、“无限火力”等合作,将广西都安七切溜调、广西田林上林调八桂山歌和周杰伦的《稻香》等经典歌曲“混搭”,通过大家耳熟能详的音乐,让年轻人通过短视频了解、爱上壮族民歌。

“老师,没想到这首歌是你唱的!”“原来咱们的原生民歌还能这么潮,还出现在我最喜欢的游戏里。”《诶嘿》音乐盒发布后,潘婷收到了很多学生的反馈,“他们都很惊喜,为我们的原生民歌感到自豪。我们也很开心,能让传统中国民歌在年轻人喜欢的领域中传播”。

“民歌传承如星星之火”

民歌在游戏和短视频里火了,但潘婷也发现一个残酷的现实:很多少数民族的孩子已经不会说自己的母语,学习用方言唱歌也变得艰难。“我是壮族人,我的同辈中也有很多人不会说壮话。”潘婷说,“这是个很严峻的问题。语言断代,音乐也会慢慢流失。”

潘婷还记得,在参与创作歌曲《诶嘿》时,他们曾跟随陆顺红去他的家乡采风。当时,漫山遍野都能听到嘹歌,却很少见到年轻人的身影。“我觉得这很可怕,人才断层了,再过10年,可能就没人会唱了。”

为了让民歌被更多年轻人了解、学习、传承,“梢丽组合”做了许多尝试。在广西艺术学院就读期间,“梢丽组合”成员就到原生民歌发源地,学习地道的演出。她们还需要完成田野采风任务:先去找家乡的原生民歌代表性传承人学习,到当地的学校教唱,再带孩子们完成一场演出。

2018年毕业后,“梢丽组合”的成员都成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希望老祖宗的声音能够不断传承,而不是在我们这一代断掉。”潘婷说。

布依族的韦新琳就职于一所警察学院,为“准警察”们开展美育课程。学院里的学生大多来自广西当地,有不少人都是少数民族,韦新琳就给他们分享广西各地的少数民族音乐,教他们从原生民歌中洞察当地的民风民情。

“我们的民歌就是田间地头的音乐,他们未来的工作也要到田间地头,服务的是基层群众。学生们对当地民歌有更多了解,就能更好地运用音乐为人民服务。”例如反诈宣传视频,韦新琳发现,在当地用民族语言和音乐来宣传反诈,群众更容易接受。“用唱民歌的方式能跟群众有效沟通。”韦新琳说。

侗族姑娘姚启媛则在位于广西崇左的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担任老师。她带起了200多人的学生队伍,有的专门学习原生民歌演唱,有的主攻民族乐器天琴。姚启媛常常带着学生们去跨国瀑布德天瀑布景区义务演出,把民歌传到更远的地方。未来,这群学生或将成为教师,将所学的教给更多孩子。

潘婷和刘海嘉则分别在广西演艺职业学院和广西艺术学院任教,她们在引导学生掌握传统唱法的同时,格外注重在创作中融入现代音乐元素。

“我们的老师徐寒梅教授说过,希望民歌传承可以像星星之火,在广西大地上不断燃烧。”潘婷说。

责任编辑:杨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