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点评:孙君文
@北京日报:#老剧重播# 国新办新闻发布会日前介绍,今年7月至9月,《悬崖》《闯关东》《亮剑》等一批抗战题材经典视听作品将在“重温经典”频道播出。
微评:“老剧重播”的消息一出,社交媒体一片沸腾,很多人表示迫不及待想要重温这些经典之作。相较于新剧,老剧凭借扎实的剧本、鲜活的角色、真挚的情感,哪怕画质不够“高清”,也让很多人觉得更“耐看”。老剧重播引发关注,也折射出不少新剧创作乏力,这正是当下从业者需要反思的。
@南昌晚报:#另类“起号”# 日前,在杭州地铁9号线客运中心站,一名男子身穿黑丝上衣和黑斗篷,行为诡异地爬进地铁车厢。该男子上车前曾与拍摄者互动,在其爬进地铁车厢后,有乘客惊叫跑开。随后,疑似该男子发视频配文称:“我能(起号)成功吗?”
微评:表演需分场合,想红应有底线。对突破公序良俗边界甚至触碰法律红线的另类“起号”行为,无论是平台还是公众,都应态度鲜明地说“不”。唯有不让这些出格者有任何利益空间和生存空间,才能引导网络生态回归理性,让公共空间成为展现文明而非猎奇的舞台。
@川观新闻:#“土潮”美学# 近期,说唱神曲《大展鸿图》不仅在国内短视频平台引发魔性舞蹈挑战,更登上Spotify全球榜单,甚至被多国网友二次创作。
微评:《大展鸿图》之所以成为爆款,是因为其不仅构建了一套独特的“土潮”美学体系,还借鉴了短视频平台的玩法创新。它的“出圈”说明,富有特色的中华方言文化、地域美学等传统要素,一样能激发全球青年的情感共鸣。
@澎湃新闻:#网络杂音# 近日,一名女子突发昏厥倒地。正巧路过的盘先生和另一名医生,一起轮流为女子实施心肺复苏。但是,这一“暖新闻”经过个别自媒体放大,竟然出现了网络杂音。
微评:第一时间向陌生人伸出援手,是出于施救者个人的本能善意。如此捕风捉影地指责救人者,不仅反映了少数人的无知和邪念,也体现出当下急救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普及的迫切性与重要性。
@紫金山新闻:#绿豆汤算高温津贴?# 大热天顶着太阳还在外头搬砖的工人们最怕听到啥?恐怕就是“高温津贴改发绿豆汤”这样的话了吧!最近全国多地持续高温,广东、河南等十余省份总工会紧急发函:40℃必须停工,高温津贴必须发!这等于给用人单位提了个醒:高温津贴,一分钱都不能少,一点花样都不能搞!但这顶着烈日赚的辛苦钱,到底能不能实打实地拿到手?请看“小金快D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