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从“多种树,少种草”中读懂城市更新的内涵

2025-07-18 07:16:07|图文来源:南京日报

□ 吴云青

7月14日至15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是时隔10年,党中央再次召开城市工作会议。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说起一个故事:北宋年间,福州知州张伯玉倡导“编户植榕”,多年后绿荫满城、暑不张盖。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福州调研时,对当地干部说:“现在许多地方都在植草坪。我在福建福州时,就提倡多种树,少种草。榕树遮风挡雨,成活率高。抓生态,榕树是很好的选择,福州要多种榕树!”

一座城有一座城的风貌。福州又称榕城,在福州提倡“多种树,少种草”,是因为当地水土适合榕树生长,并且与榕树有着历史文化上的深刻渊源;同时,当地气候炎热,榕树之下,绿荫清凉,正是民生所盼。总书记讲的这个故事,旨在说明要“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以人为本、因地制宜。

推进城市更新是做好城市工作的重要抓手,理应坚持同样的原则。

去年,南京以全国第一名的成绩入选中央财政首批支持的城市更新试点城市;日前,财政部公布绩效评价结果,南京等4个城市获得最高等级“A级”。作为城市更新“优等生”,南京做对了什么?回答这一问题,也许有多个答案,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始终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从自身的资源禀赋和条件出发,赓续好城市历史文脉,让市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譬如,以政策“组合拳”不断强化城市更新机制和制度保障;又如,在实践中坚持“地上地下、里子面子”并重并举的协同更新;再如,避免大拆大建,用“绣花功夫”完善城市功能。在这些做法的背后,其实存在一个共同的脉络:南京的城市更新,始终围绕着“因地制宜”和“以人为本”开展,从“碎片化”走向“系统化”,其思想、方法、路径,与“城市有机生命体”理念和“城市内涵式发展”要求不谋而合。

“有些事要打攻坚战,有些事要久久为功”,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同样如此。这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首次提出了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标,明确了“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六个方面的内涵,并紧扣这一目标定位,抓住群众最为关心、最为期盼的问题,部署了七个方面重点任务。今年,南京确定鼓楼区、秦淮区、玄武区、雨花台区和浦口区为城市更新实验区,正持续探索“留改拆”并举、可持续更新的“南京范式”,努力为特大城市转型发展提供新的样本。

始终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让城市盛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将为城市赢得发展的优势和未来。

责任编辑:蒋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