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根生
近日,浙江省家政学本科专业首届26名毕业生被家政机构“一抢而空”,引发热议。媒体刊文发问:家政本科毕业生被抢聘传递了什么信息?抢手的家政本科生击穿了哪些偏见?还有网友称:家政业迎来“高学历时代”。
市场反应最灵敏,市场配置资源最有效率。家政本科毕业生被抢聘现象,释放了家政市场渴望高素质人才的信号。过去,家政服务业几乎等同于“低端”,家政服务专业被视为“冷门”。如今,社会分工在细化,家庭生活品质需求在提升,家政服务行业正从基础劳务向专业服务转型,也越来越需要“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高素质家政人才自然成了“刚需”。这再次给了我们一个启示:许多时候,“职业偏见”处往往也是发展潜力所在处。
“偏见”主要指片面之言。看不清宏观大势,缺少长远眼光和辩证思维,缺乏足够的理性分析,跳不出刻板印象,最容易导致偏见。若干年前,考古专业被看作“天坑”专业。随着全社会文化自信不断提升,考古专业也迎来“高光时刻”。家政专业从“毕业转行”到“毕业被抢”,同样印证了“职业偏见”终究会被事实“纠偏”。事物总是在变化之中,“职业偏见”中很可能蕴含着赛道先机。把握大势,摆脱偏见,在个人志趣和社会需要中找到交汇点,才是择业之要。
“有人觉得家政服务是一个没有太多荣誉感和价值感的职业,但是我从来不这么认为。”这是南京快易洁高级家政服务员高华瑞的切身体会,也是其成长写照。从业15年来,她始终奉行“工匠心做事,感恩心做人”,刻苦钻研技术,用暖心服务托稳“一老一小”幸福,自己也荣获了多种荣誉。高华瑞的成功故事说明:能力在实干中才能提升,“工匠心做事”永远是成事之基;相信“生活不在别处,此处就是全部”“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再平凡的岗位也能成就“最好的自己”。
权威部门数据显示,我国家政服务行业市场需求缺口达2000万人。国家已发文要求,原则上每个省份至少有一所本科高校和若干职业院校要开设家政服务相关专业;同时,国家出台新政,全面推行养老服务技能人才“八级工”制度。家政业已经既不缺市场,也不缺上升通道。愿更多年轻人走出“职业偏见”,用好用足成长成才机遇,在满足人们高品质家庭生活需求中收获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