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心有所畏 行有所止

2025-07-11 07:21:08|图文来源:南京日报

心有所畏 行有所止

——推动作风建设持续向好⑩

□ 本报评论员

近日,在青年干部读书班上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时,市委主要领导特别提醒年轻干部:守住政治关、权力关、交往关、生活关、亲情关,做到“心有所畏、行有所止”。

古语云:“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知敬畏,是共产党人的道德修养;知敬畏,才能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横刀立马,英勇无畏”是开国元帅彭德怀的性格写照。但他怕“把功劳归于自己”,在《抗美援朝战争经验总结》中,他明令“失误可以提彭德怀,功劳一律不准写彭德怀”。可见,“心有所畏”不是怕担当,而是心存制约,敬畏纪律、敬畏组织、敬畏群众,杜绝“胜利时骄傲的错误”,用良好作风和形象取信于民。

心有所畏,方能行有所止。“知止不殆,可以长久。”1957年朱德同志到昆明视察时,看到餐桌上多了碗燕窝煮蛋,脸色立变:“群众能这样吗!”当年,焦裕禄拒绝为亲戚安排工作时说:“我有这个能力,但没有这个权力!”所谓“行有所止”,就是有强烈身份和纪律认同,让手握戒尺成日常自觉;还意味着“止于至善”。无论事情多么“微不足道”,只要有违党纪国法,就坚决不做。

“心有所畏、行有所止”,最需要“咄咄逼己”,即敢于“拷问灵魂”。一是警示教育要“咄咄逼己”。有些年轻干部“起步即跌倒”,根子在理想信念根基不牢,也与“看得见别人身上的草屑,看不见自己身上的树枝”有关。若是“别人吃堑我长智”,以责人之心责己,应能避免重蹈他人覆辙。二是净化“三圈”要“咄咄逼己”。社交圈、朋友圈、生活圈,尤其需要“防住自己”,以避免陷入利益驱动“小圈子”。三是崇尚简朴生活要“咄咄逼己”,过简朴生活不是当“苦行僧”,而是保持艰苦奋斗精神。

畏者无惧,知止而进。“心有所畏、行有所止”就是自胜之道。我们要以学习教育为契机,在党性锤炼中养成自觉,在遵规守纪中担当作为,在处处设防中守牢底线,以高度定力干事创业,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


责任编辑:郑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