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黄南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南京政务舆情研究院研究员 宋广玉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经济大省要挑大梁。江苏要把握好挑大梁的着力点,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在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上勇争先,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走在前,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作示范。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推进“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走在前”的重大要求,近日,南京市社科院、中共南京市委研究室以“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为主题,举办“南京经济社会发展十人谈”暨“财经大家谈”专场活动。活动中,来自高校、企业、政府管理机构的专家学者和管理人员聚焦“长三角金融服务一体化”,共同探讨南京如何进一步落实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具体举措,努力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走在前。
优化和完善股权投资机制,推进长三角区域金融一体化
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中央对江苏的要求从“全面融入和服务”调整为“主动作为、协同联动”。制造业是江苏的“看家本领”,江苏要利用自身的制造业优势,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范从来认为,江苏要深入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更好扛起经济大省挑大梁的重大责任。目前,企业创新面临融资难、融资贵、投资难、投资贵等问题,他建议通过优化股权投资机制,推进长三角区域金融一体化。一是政府投资引导基金放宽返投比例和地点的要求,以优秀VC投资家的培育为先,以优质项目的成长为本;二是长三角国有股权投资基金率先启用业绩对赌、上市对赌的回购条款,努力通过私募基金专业能力的提升,与创新企业家形成合理的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投资协议;三是促进专业能力强的头部基金做大做强,政府投资基金发挥好引导作用,通过母子基金的投资模式,放大私募基金投资专业能力,吸引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四是已有投资回购协议达到回购条件的,应该以保护已投项目创新要素,尤其以保护企业家创新性为第一原则,帮助他们重整资源、再次创业。
积极发挥金融赋能作用,精准服务实体经济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是中国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南京作为区域金融中心,不仅要为服务全省和区域一体化发挥应有作用,更应当依托丰富的科教资源和金融中心优势,为实体经济发展赋能。
中金资本执行总经理单豪杰表示,南京金融机构要服务科技自立自强,打造“长三角科创金融高地”,进一步强化南京科教资源和金融的结合,大力发展科技支行、科技保险、知识产权质押、投贷联动,加大对人才的保障和补贴政策,尤其要引入专注于硬科技的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基金。
南京银行业务总监朱峰表示,南京银行近年来大力支持科技创新与新兴产业,持续加大对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同时抓住“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带来的重大机遇和市场空间,为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融资需求提供支持,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今后,南京银行将深耕科技金融,坚持专业化经营,以持续的机制优化和高效的审批能力,深度对接产业需求,提升服务标准化与精准度。
南京证券副总裁、党委委员蒋晓刚认为,要强化金融赋能作用,推动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南京科教资源优势,鼓励南京高校、科研机构与长三角其他城市的企业合作,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
构建高水平普惠金融体系,深入推进普惠金融一体化发展
实现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容。长三角地区有基础、有条件进一步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为全国其他地区做引领示范。
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龙耀认为,目前,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取得长足进步,金融服务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明显提高,但在普惠金融的指标设计、标准化发展、适度性发展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此,一方面要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和信息空白消除机制、建立普惠金融标准;另一方面,要加快建设长三角普惠金融大数据中心、长三角普惠金融标准建设中心,同时还要推进数据验证机构、评估机构的发展。可以将普惠金融大数据纳入征信监管,完善监管沙盒机制,搭建“政府主导+多方参与”运营机制,将普惠金融大数据视为传统借贷信息之外的征信“替代数据”,基于省级征信平台,运用区块链等技术,在长三角地区进行先行试点。
加大制度创新和试点力度,强化长三角地区金融协同化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发展历程,解决影响和制约金融业发展的难题必须深化改革。”在推进长三角区域金融服务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中,要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破除一体化发展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和卡点堵点。
中国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一级巡视员黄向庆表示,要关注稳定币、货币桥等领域的发展,利用南京的科研优势,组织力量进行相关制度和技术创新探索,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利用自贸区南京片区的制度优势,选择部分企业进行稳定币落地试点。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江苏监管局二级巡视员丁灿认为,南京要在金融政策方面争取更多的创新和试点机会,在金融服务方面探索更多的协同和创新联动模式,在稳外贸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和激励。
蒋晓刚从科创金融的视角出发,认为要以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加强与长三角地区要素资源对接,推进科创金融协同改革,积极探索科创金融供给和产品创新,持续优化科创金融生态,加快建立跨区域协同机制。
单豪杰认为,要推动区域支付结算、征信信息、金融数据共享平台的互联互通与标准统一,支持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在股权市场上的深度合作,推进区域金融监管协调和规则互认,探索建立跨区域金融纠纷调解仲裁协作机制,为长三角地区资金跨区域流动创造条件。南京要特别加强在科创金融、金融科技、跨境金融领域的改革试点,打造区域性金融数据中心等;同时,充分利用自贸区南京片区的平台优势,深化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改革,更好地服务企业走出去。
打破区域金融发展壁垒,提升长三角区域整体金融竞争力
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仅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探索区域协同创新的重要实践。南京金融城理事会理事长胡昇荣表示,金融服务一体化串联起区域内的产业、技术、人才要素,能够为长三角协同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南京作为江苏省省会,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要紧扣“重要的战略支点、创新引擎和门户枢纽”的定位,积极主动作为、强化协同联动。在长三角金融服务一体化进程中,南京金融中心应进一步探索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互联互通、共赢发展之路,打破区域金融发展壁垒,构建起从国际金融前沿到区域经济腹地的完整金融服务链条,进而提升长三角区域整体金融竞争力,为全国金融协同发展提供样板,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中共南京市委金融办副主任陈燕妍认为,近年来,市委金融办根据国家、省、市关于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南京都市圈建设的部署要求,加快推进金融领域协同改革和创新,强化金融交流合作,不断提升区域金融合作能级。接下来,市委金融办将进一步强化长三角城市金融交流合作,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南京都市圈建设的金融支持,深化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
与会专家还建议,要进一步强化专业队伍建设,培养深耕产业的营销队伍、精于研究的分析队伍、经验丰富的审批专家队伍。要深化科技赋能,积极运用数字化手段,构建覆盖长三角的全产业分析模型,推动AI、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在支付结算、风险管控、监管科技、智能投资等领域的应用,提升服务效率和服务针对性,为服务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