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峰
“布置‘花式作业’固然有灵光一现的感悟,更多的则是来自我对大学课程的认知。”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苗怀明首创红学课“花式作业”,引起广泛好评和热烈反响。一本《穿越红楼——红学课花式作业集》(简称《穿越红楼》)新近由华文出版社出版,这也是苗怀明为“花式作业”编著的第四本书。7月2日,南京大学教授徐兴无、董晓、苗怀明齐聚新街口新华书店,畅聊南大红学课背后的故事。
脑洞大开
多种方式打开《红楼梦》
为林黛玉设计朋友圈文案、帮贾宝玉规划美妆创业、刘姥姥摇身一变成为“刘姥姥”牌农村带货主播……《穿越红楼》以11篇趣味推送为骨架,从中可看到当代学子如何脑洞大开,包括参与“红楼人物选专业”“红楼人物职业规划”等主题互动。
“每个窗口看出去,都是一道绝美的风景,由此可以领略《红楼梦》的博大精深,领略它的语言之美、才情之美。”苗怀明在南京大学承担《红楼梦》课程已有20多年,基本是在每一年的下学期开设两门红学课,一门开给大一学生,即《红楼梦阅读》,另一门是开给大三学生,即《红楼梦研究》。
“请结合本人姓名,论证《红楼梦》是自己所写。”7年前,新学期开学,苗怀明给学生们布置了这样一个出人意料的作业。作业所设问题固然好玩有趣,但重要的还是要告诉别人具体的理由。为了证明他们就是曹雪芹,《红楼梦》出自他们笔下,50多名学生走上了艰难的论证之路。
有人说:“高中三年于红楼读《红楼梦》数遍,做红楼相关习题甚多,毕业后以求学为名到金陵探寻十二钗遗迹。”“玉是宝黛两位主角名字中共有的字,也指通灵宝玉。此外,贾府中宝玉一代皆为玉字辈,除了宝黛外,妙玉、红玉、玉钏名字中都有玉字。可见,‘玉’字在全书中的地位。”一位名字中有“玉”的同学说道。也有学生表示:“曹雪芹祖父曹寅担任过江宁织造一职,又数次掌管两淮盐课,我出生于淮安,求学于南京,与曹寅的仕宦生涯有相符之处。”
打开《穿越红楼》可以发现,很多“花式作业”的问题看似荒诞,却又在情理当中。比如,黛玉葬花和宝玉挨打是《红楼梦》里有名的段落,这两件事当事人怎么看?别人又怎么看?如果以林黛玉和贾宝玉各发一个朋友圈,并分别代他们朋友圈里的十个人回复,即可对书中人物关系、性格特征有更深切的认识。
学术支撑
“文本细读”放在第一位
“布置‘花式作业’固然有灵光一现的感悟,更多的则是来自我对大学课程的认知。”苗怀明介绍,诸如林黛玉的家产去哪了、袭人是不是告密者等问题看似“八卦”,但背后都有学术在支撑。
“文本细读”放在第一位。比如对《红楼梦》前八十回回目的“花式背诵”要求,不但要按顺序背诵,还要能倒着背,抽着背;第二十一回到第三十回里,宝玉总共和黛玉吵了几次?这十回中提到黛玉葬花有几次?是否详细描写了黛玉葬花的过程?除了文本阅读,还有写作,最夸张的是,有一次普通作业达到10万字的体量。
“一本正经搞笑,认认真真读书。”“花式作业”没有标准答案,它促使学生们能够循着作业要求主动去读书,读原著,读书中所涉大千世界,也读它与当代人所产生的各种连接。这样的阅读和写作,让同学们逐渐爱上《红楼梦》。
“我第一次有了一种冲动,我要重新回到高中时代,重新再读一遍。”在当天的座谈会上,参与苗怀明红学课“花式作业”的学生,也分享了自己的心得。梁罗茜说,她不再是从前记人物、记情节那种读法,而是要让自己的身心沉浸进去。比如书中大观园盛宴涉及很多美食,她再次回到文本里面去,最后数出四五十道美食。何可则表示,参与“花式作业”,让她实现了现实世界和《红楼梦》书中世界的“对穿”,这种互动让书中人物不再是“纸片人”,而是拥有了鲜活的生命和独特的个性。
深耕文本所激发的灵感,让学生们在幽默和严谨中间找到了一种微妙的平衡。张子玥见证了“花式作业”成为一本书的过程。她从大一开始就选了苗怀明的红学课,后又跟着他读了研究生,现已毕业。在她看来,这是充满惊喜的文学探索之旅,无论是用AI生成书中人物,还是仿照朋友圈的互动排版,文学研究可以变得非常生动,学术思考也可以充满温度。“这种训练,不仅涵养了我们的文学素养和文字功底,更培养了我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双向奔赴
让经典IP焕发新活力
正如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董晓所说,每个老师方式大不相同,但大家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在课堂内外围绕这门课获得更多的东西、取得最大效果。苗怀明的红学课“花式作业”,不但为众人提供了多种打开《红楼梦》的方式,也为南大文学院赢得更多赞誉。
从《寻梦金陵话红楼》到《南京大学的红学课》,再到《红楼前梦》,直至新近推出的《穿越红楼》,苗怀明的红学课“花式作业”主题已经出版了四本书,这个系列还将继续下去,AI续写《红楼梦》即在进行当中。随着新兴技术的运用,其呈现形式也更贴近年轻读者,微信、抖音、小红书等极具时代性的元素,一直如影相随。
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院长徐兴无将“花式作业”比喻为“花式棋盘”,其形式进一步丰富了《红楼梦》的意义,而《红楼梦》的意义又催生出新的表达方式。在《穿越红楼》中,所有插图均由AI生成,不但有黛玉葬花的唯美场景、探春执掌五百强的职场形象等画面,书中还设置多重交互入口,比如扫描二维码即可跳转公众号进行延伸阅读。
不难看出,作为一本真正从课堂里面生长出来的书,《穿越红楼》不但是苗怀明创意教学理念的一个缩影,是其学生集体努力与智慧的体现,更是一场师生之间教学相长的“双向奔赴”。
据苗怀明介绍,“花式作业”的呈现,要求放弃那种高头讲章的论文写法,并以爆笑无厘头的推文形式,在其创办的“古代小说网”微信公众号上发布,让课堂真正面向公众、面向社会。但在此过程中,不是所有的题目都适合做“花式作业”,既要有幽默效果、新奇好玩,又要有内涵、具有学术性,不能油滑,学生们为此绞尽脑汁,好久才想出一个题目,有时临到上课也许又改变了主意。
具体的呈现,也颇具挑战性,但正是在此背景之下,很多学生的特殊潜能被挖掘了出来。包括正在进行中的AI续写《红楼梦》。“《红楼梦》表现人物跟别的小说不一样,里面写女性,写她们的个性,可以通过服饰、相貌。”苗怀明说,没想到还可以通过香气写女性,他从学生们的作业中学习到了。于是,有一次的“花式作业”就是从网上买来不同名字的香水,让它们一一对应相应的红楼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