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眭国荣
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组成部分,为新时代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为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期加强作风建设要明确关键所在、紧盯“关键少数”、聚焦关键环节、注重关键实效。
加强作风建设要明确关键所在
作风问题根本上是党性问题。作风反映的是形象和素质,体现的是党性,起决定作用的也是党性。中央八项规定是改进作风的切入口和动员令,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改进作风要举一反三,透过作风看党性,在解决作风问题的基础上解决好党性问题。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就是公、私二字。大量案例表明,很多作风问题的产生,就是没有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党员干部要始终把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克己奉公牢记在心,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做人,不断筑牢党性堤坝,防患于未然。
信念是本,作风是形,本正而形聚,本不正则形必散。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坚定理想信念是根本。理想信念坚定,才能眼明心亮、头脑清醒;理想信念动摇,则会心为物役、迷失方向。党员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从理想信念中获得察大势、应变局、观未来的指路明灯,汲取奋斗不止、精进不怠的动力源泉,擦亮辨别是非、廓清迷雾的政治慧眼,形成抵御侵蚀、防止蜕变的强大抗体。
党的作风建设是一项艰巨复杂的长期工程,党员的党性修养也是一项常讲常新的终身课题。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道德水平不会随着年龄、党龄的增长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升。只有持之以恒地强化自我修炼、加强自我约束、持续自我改造,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
加强作风建设要紧盯“关键少数”
紧盯关键群体,作风建设才能抓住重点。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少数”,对全党全社会具有风向标作用。党组织把干部放到领导岗位上,管理监督也要紧紧跟上,提醒督促他们正确看待和行使组织和人民赋予的权力,时刻绷紧纪律作风这根弦。要把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情况作为监督的重要内容,通过巡视巡察、指导民主生活会、调研座谈、个别谈话等方式,全面了解掌握领导干部作风状况,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纠正。要坚持令行禁止,对不收手、不知止、顶风违纪的,不管是谁、不论职务高低,一律从严从快查处。对于新提拔干部、年轻干部要严管厚爱,帮助他们扣好“第一粒扣子”,做到心有所畏、行有所止。
在作风建设中,领导干部要切实发挥“头雁”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抓住‘关键少数’以上率下,持续深化纠治‘四风’,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破除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强调,整风运动“主要与首先的对象是高中两级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并认为“犯思想病最顽固的也是这些干部中的人”,“只要把他们教育好了,下级干部的进步就快了”。改革开放后,针对党内部分干部存在的“特殊化”现象,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高级干部生活待遇的若干规定》,要求党的各级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自觉地以身作则,发扬我党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起模范带头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开展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都是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牢牢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从而形成“头雁效应”,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
加强作风建设要聚焦关键环节
聚焦关键环节,压缩不正之风滋生的空间。作决策、定政策、审批监管等岗位和环节权力集中,往往容易滋长不正之风。要科学配置权力,形成有效管用的内部制约监督机制,以集体决策防止个人说了算,以制约监督防止独断专行,以严格规范防止任性用权。要发挥好人民群众特别是行政相对人的监督作用,干部作风如何,是廉洁奉公、勤俭朴素还是以权谋私、贪图享乐,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街谈巷议往往指向真问题;在管理服务中是热情服务、规范执法,还是冷硬横推、吃拿卡要,老百姓感受最直接。要畅通监督举报渠道,鼓励群众反映问题,及时处理反馈。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对权力集中岗位和环节的分析研判,以事找岗、以岗找人,从而精准定位高风险点,有针对性地加强监督,要善于从信访举报、巡视巡察、监督检查、审查调查、舆情反映等情况中发现问题线索,严格执纪、精准问责。要做好以案促改、以案促治,督促发生问题的地方部门单位完善制度机制,堵塞管理漏洞,铲除不正之风滋生的土壤和条件。
加强作风建设要注重关键实效
首先,检验作风建设的实效要看是否真正勤政为民。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最重要的是抓住“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个核心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作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坚决破除特权思想、特权行为,坚决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不正之风,既符合加强执政党建设的要求,也符合人民群众的期盼。要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让群众切身感受到作风建设的实际成效,感受到党员干部的为民情怀,从而更加自觉听党话、坚定跟党走。
其次,检验作风建设的实效要看是否真正风正心齐。各级党组织要精心组织实施,推动党员、干部增强定力、养成习惯,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干事创业。大力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通过触及灵魂的党性教育,引领党员干部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自觉以革命先烈为镜,坚持和弘扬共产党人价值观,把好传统带进新征程、将好作风弘扬在新时代。要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在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上常抓不懈,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形成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
再次,检验作风建设的实效要看是否真正形成制度保障。要注重从制度机制上解决问题,增强贯彻落实制度的执行力。要深化改革、转变职能,从体制机制上堵塞滋生不正之风的漏洞,以制度保证作风建设的实效,以改革的办法固化作风建设成果。要本着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原则,体现改革精神和法治思维,把中央要求、群众期盼、实际需要、新鲜经验结合起来,努力形成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以刚性的制度规定和严格的制度执行,确保改进作风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切实防止“四风”问题反弹。要标本兼治、综合施策,落细落小、到边到底。要改进党员管理机制,完善从严管理监督干部机制,健全正风肃纪常态化机制,完善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工作机制。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目前全党正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自觉增强学习教育的责任感紧迫感,联系全面从严治党的形势任务,联系自身抓作风建设的具体实践,进一步领悟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扎实开展好这次学习教育,弘扬优良作风,在新征程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作者为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南京工业大学基地副主任,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本文为研究课题(szzx202413)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