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4年,浦口质量小站破解企业难题超2500个
以“质”强企,“小站”托起大服务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江芬芬
在浦口区,“有需求到小站,质量管家帮您办”已成当地企业共识。“小站点”如何融入“大服务”?记者进行了一番实地探访。
步入南京高新区(浦口园)质量小站,在这个100多平方米的空间内,咨询服务区、专业培训区、专家诊断室等功能区井然有序,企业管家、质量管家、市监专员等随时待命。
2021年5月,这家质量小站正式开站,它也是全省首批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工作站。随后,浦口区又推广建设6个分站,形成“一核七站”的服务矩阵,实现质量服务全域覆盖。
质量小站堪称企业服务的“百宝箱”,提供政策咨询、材料收集、申报培训等62项服务事项。“以前企业遇到问题,不知道找谁,只能打电话一个个问。现在,企业只需要把问题抛给小站,由我们对接相关部门或行业专家解决,大大提高了服务效率。”浦口区质量小站总站站长、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质量标计科的方逸菲表示。
南京百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识电子”)是一家第三代半导体生产企业,2024年5月,浦口经济开发区质量小站质量管家与浦口区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专家团队(以下简称“专家团队”)一起走访了企业。
交流中,百识电子质量处长简瑞宏透露:“市场对于公司碳化硅外延片的需求相当旺盛,但内部试产批次产品良率尚未达到公司自身所制定的出货高标。”
由于当时企业全线投入订单交付工作,导致聚焦产品试产的人力和资源比较紧张,百识电子一直未能突破质量瓶颈。
在专家团队的指导下,百识电子组建了质量改进小组,并在试产的不良产品中发现一项指标多次出现异常,在各项问题中占比达90%。层层分析、持续改善、反复验证……专家团队多次上门,与质量改进小组共同攻克工艺难题。去年底,该批次产品良率提升11.6%,质量成本损失率下降3.95%,缩短了交付达标周期。
“我们只是向专家团队提了一下,没想到问题真给解决了。”简瑞宏直言。
事实上,质量小站提供的质量服务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产品质量、服务质量,更覆盖了企业全生命周期各个环节。
此前江苏芯德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现,因为受到进口部件的制约,企业使用的四探针电阻率测试仪无法校准,当即反馈给质量小站。在质量小站的牵线搭桥下,南京市计量监督检测院帮助企业引进的新技术不仅突破了国外技术封锁,材料采购成本只有此前的7.5%,而且攻关成果可以辐射全产业链。
浦口区正加速布局低空经济产业,在一次交流中,南京长空科技有限公司提出,“制定相关标准迫在眉睫。”2024年8月起,质量小站邀请标准化专家对全区低空经济产业实施摸底调研,同时协调相关企业就无人机培训、消防应用、物流运输等方面进行了多轮讨论。目前浦口区低空经济团体标准草案《多旋翼中小型无人机操控员培训指南》(征求意见稿)已向社会公开征求第三轮意见,预计今年7月发布。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浦口区质量小站自开站以来,已累计服务企业3219家次,帮助企业解决各类问题2594个。基层“小站点”,成就“大作为”。
记者手记
“小站”的生命力从何而来
质量小站并非我市浦口区独有。2020年11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大力开展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的意见》,随后,全国各地的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点争相涌现。不过,浦口区质量小站以其“蓬勃的生命力”独树一帜,经验做法广为展示应用。
生命力始于“靠近需求”的模式创新。浦口区质量小站7个站点依托园区和街道而建,直接“嫁接”现有企业服务科室,将惠企服企从“等着企业上门”转变成“走到企业中去”。
生命力基于“有求必应”的服务韧性。质量小站的服务承诺是“先接单再说”,小至“哪里能做室内空气检测”,大至企业遭遇的“卡脖子”难题,质量小站服务团队都全力以赴。过去是穿制服的市场监管人员,现在换上志愿者“马甲”当起了“店小二”,让企业真切感受到:小站不是“走过场”,而是“真帮忙”。
生命力成于“聚沙成塔”的系统协同。小站融合8家政府部门的政策资源、下沉10家专业机构的技术资源,为全链条、全方位、全过程的“一站式”质量服务装上生态引擎。以质量小站为阵地,浦口区还形成以标准化、质量信用、“江苏精品”、质量认证等为主题的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以首席质量官、内审员培育、质量管理工具等为主体的产业培训体系,撬动“大质量发展”格局。
在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时代浪潮中,需要更多的“小站思维”——以“小而美”的灵活架构、“准而精”的专业服务,助力企业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