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旖旎 通讯员 王琦
6月29日,栖霞高新区紫东国际创意园内,一场以“智无界 创非凡”为主题的2025交叉智能前沿交流活动正在热烈举行。当天,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以下简称“图灵院”)发布了全新图灵易智产品体系,为垂直行业打造智能应用解决方案。这套被比喻为“AI乐高”的体系,将复杂的模型训练、云端部署和行业应用转化为可自由拼装的模块,如同为各行业智能化升级搭建了“多层火箭”。
作为全市乃至全省重要的科教资源富集区、创新产业承载区,栖霞区正以“中国(南京)智谷”为战略品牌,不断优化创新生态。最新数据显示,该区汇聚了超400家人工智能企业,全区2024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收入突破120亿元,同比增长40%。
技术突围,“AI乐高”赋能产业升级
活动现场,图灵院技术研究部负责人王旭发布了全新架构的图灵易智产品体系。“我们通过整合算力、模型、工具、行业知识,打造了这个覆盖AI全链条的体系。”王旭说,产品将AI能力转化为可直接调用的“数字工具”,这种“开箱即用”的特性,降低了企业应用AI的技术门槛。这就像AI界的“乐高”,让企业无须从零开始,就能快速搭建专属的智能应用,真正实现人工智能从实验室到现实场景的快速无缝落地。
目前,该体系主要面向司法、交通、政务、电力等行业,如同为各行业智能化升级搭建了“多层火箭”,提供即插即用的快速定制化解决方案,避免“重复造轮子”,提高了实施效率,降低了实施难度。
那么,这套架构如何解决大模型落地“最后一公里”的行业难题?现场,王旭详细解读了图灵易智产品体系的四层架构:其底层提供稳定高效的云计算服务;基础层的“灵犀工场”作为大模型工厂,提供从模型训练到部署的“一站式”生产线;工具能力层配备丰富的“能力积木”,既能通过“文字生成图像”等工具快速搭建创意,也能用智能工作流编排复杂任务;顶层则直击司法、交通、政务、电力等垂直行业痛点。“当前大模型落地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技术能力与行业知识间的鸿沟。而‘开箱即用’的平台工具,正是填平这道鸿沟的优质推手。”王旭说。
七年深耕,实现270亿元产业生态圈
“自2018年落地栖霞区,我们始终以南京为创新坐标,在人才、产业与技术三个维度系统布局。”图灵院总经理沈童刚介绍,七年间,该研究院交出了一份“硬核”成绩单:累计引进30余位国家级、省级和市级领军人才;依托清华大学博士生社会实践基地,吸引50余位清华博士生来宁开展技术交流;孵化投资企业83家,覆盖AI+医疗、金融、政务等关键领域,总体估值突破270亿元。
这些丰硕成果,也切实惠及了扎根于此的创业者。为沃科技创始人刘浛深有感触。这位土生土长的南京人,2023年初借助图灵院平台返乡创业。得益于图灵开放平台提供的多方安全计算与大数据处理能力,其团队不到半年就攻克了区块链数据协同关键技术,并于去年成功启动首轮融资洽谈。
协同发力,栖霞构筑“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
在栖霞高新区内,技术、产业与场景正加速融合,形成一片生机勃勃的“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南京栖霞高新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洁介绍,为推动图灵院高质量发展,园区从资源整合、产业联动与场景落地三方面协同发力。
在创新资源协同上,导入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资源,围绕量子信息、核心算法等关键技术与图灵院开展联合攻关,依托顶尖学者团队搭建人才培养与科研协作平台,吸引青年才俊及顶尖团队入驻。在产业生态构建中,发挥与头部企业、投资机构合作优势,举办高水平推介活动引入高成长性项目,联动清华校友会挖掘校友经济潜力,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在场景应用拓展方面,园区与研究院共建紧密协作机制,围绕社会治理、医学诊疗等领域,开放辖区应用场景,支持前瞻成果落地示范,打造垂直大模型应用标杆,实现创新驱动与产业升级双向赋能。
“我们还定期举办工业企业技术交流会、成果路演,精准匹配研究院前沿技术成果,让供需双方面对面碰撞火花。”朱洁说,栖霞高新区搭建的对接平台已促成多个合作项目落地,有力推动了区域人工智能产业的集聚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