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多些王兴兴,少点“张雪峰”

2025-06-27 07:17:59|图文来源:南京日报

□ 刘大山

近日,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关于高考选专业的一番建议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他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尝试”,强调学习兴趣与实践相结合。其务实、开放的态度赢得众多网友点赞。在当前高考志愿填报的关键时期,这样的声音显得尤为珍贵。

王兴兴的建议之所以引发共鸣,关键在于其立足长远、尊重个体的特点。他虽然建议对人工智能感兴趣的同学投身这一领域,但也鼓励喜欢动手的考生选择机械或电子专业,提醒大家不要盲目跟风热门专业。他所说的并非空洞的大道理,而是从专业选择思路到未来职业发展规划,给出具体可行的路径,让考生感到“很接地气”。

更重要的是,在文章中,王兴兴鼓励学生“探索自己的可能性”“不要放弃寻找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事”,并强调“每一代人有每一代的机遇”。这种积极开放的态度,传递出乐观、进取的价值观,缓解了学生和家长“一考定终身”的焦虑。

王兴兴被点赞,让人不禁联想到知名教育博主张雪峰。同样因为高考志愿填报咨询走红,张雪峰的言论和商业模式却引发诸多争议。究其原因,除了服务价格高昂,还被质疑利用信息差牟取暴利。张雪峰以及他所代表的那些网红“教育咨询师”们,言论往往以“就业前景”和“薪资水平”为核心标准,过度强调专业的赚钱能力,而忽视学生的兴趣、天赋和长期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教育焦虑与功利主义倾向,让志愿填报成为一场充满利益算计的交易。

例如,张雪峰曾推荐土木工程、计算机等热门专业,但随着行业变化,部分学生毕业后面临就业困难,甚至被称为“张雪峰的第一批受害者”。张雪峰还贬低文科专业,称“文科都是服务业”。这种言论不仅伤害了文科从业者的尊严,也可能误导学生放弃真正适合自己的方向。

教育咨询的本质,应是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而非制造恐慌、兜售捷径。王兴兴的建议之所以可贵,是因为它回归了这一本质——激发兴趣、鼓励探索、适应变化。而“张雪峰”们的模式,则暴露了资本介入教育后的扭曲——信息差变现、焦虑营销、短视功利。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需要前者这样立足专业、真诚务实的“引路人”,而非后者这样制造焦虑的生意人。

不久前,教育部“阳光志愿”信息服务系统全新升级上线,为广大考生提供免费报考指导。这也释放了一个信号:教育不应被资本裹挟,志愿填报更不应成为“割韭菜”的生意。多些王兴兴,少点“张雪峰”,让高考志愿填报回归理性,让教育回归育人的本质,为年轻人创造一个更加公平、健康的成长环境。

责任编辑:蒋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