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三大关键发现拉响恙虫病“城市警报”

2025-06-25 07:29:20|图文来源:南京日报

南京医科大学最新研究成果在《自然》期刊子刊上发表

三大关键发现拉响恙虫病“城市警报”

南报网讯(记者 王婕妤) 6月24日,南京医科大学最新研究成果正式发表在国际权威科学期刊《自然》子刊《自然·城市》上。该论文以《城市化进程推动恙虫病流行风险扩张》为题,由南京医科大学联合上海大学、帝国理工学院、江苏省疾控中心共同完成。这项覆盖江苏17年的研究发现,曾被认为是“乡村病”的恙虫病,如今随着城市化步伐正悄然入侵城市,研究揭示的三大关键发现,为全国城市传染病防控提供了重要参考。

恙虫病是一种由恙螨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常见于田间劳作、野外作业、训练、农村垂钓、草地坐卧者等,临床上以高热、淋巴结肿大、皮疹与焦痂为特征。但恙虫叮咬常分布在身体褶皱隐蔽部位,容易错漏误诊,而恙虫叮咬人时会分泌一种酶使人麻痹,让人不产生痛感及瘙痒感,从而难以察觉,若未及时治疗,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严重者可因心肺肾衰竭而危及生命。近年来,随着户外旅游的兴起,恙虫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甚至在以前不常见的地区也开始出现病例。研究团队通过最新数据,分析了江苏2006—2023年的近1.7万例病例,揭示了恙虫病的三大关键发现——2014年后恙虫病疫情有了新趋势,城市绿洲暗藏风险,相对来说老人更为安全。

研究发现,如今城市已经不是这种“乡村病”的绝缘体,恙虫病正以“伪装者”姿态威胁城市居民。数据显示,江苏恙虫病城市病例占比总体维持在7%—10%,2015年首次超过10%,随后呈缓慢上升趋势,其中盐城、泰州等城市成为新“热点区域”。研究负责人、南京医科大学李瑞云教授解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公园绿地、居民区周边湿地可能成为恙螨的‘新家园’。如今大众户外活动增加,露营、郊游等活动使得城市居民的暴露风险上升。这些都是导致城市病例占比上升的原因。”不过,南京恙虫病城市病例近年来占比有所下降,李瑞云表示:“这与城市卫生环境整治和市民防控意识增强密切相关。”此外,研究还发现,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城市,病例比例较低。“这可能与老年人户外活动频率较低有关。老年人户外活动少,尤其是不怎么去草丛等高危环境,客观上降低了暴露风险。但这一现象,反而凸显了中青年人群的防控缺口。”李瑞云表示。

作为东南亚传染病建模研究联盟专家组成员,李瑞云强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恙虫病的传播风险将不断上升,加强公共卫生监测和积极防控,是保障城市居民健康的关键,“其中大众尤其要增强防控意识,建议市民遛狗、晨练时尽量避开茂密草丛,户外活动穿长袖衣裤,结束后及时更换并清洗衣物。被虫咬后不要抓挠,若出现持续高热,立即就医并告知户外活动史。社区绿地要定期清除杂草、落叶。”除此之外,城市绿化管理革新、医疗识别强化,将生态治理与公共卫生干预深度融合,也是守住恙虫病城市健康防线的关键举措。


作者:王婕妤 责任编辑:郑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