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报网讯(记者 余梦迪) 5月25日,南京青年AI技术实训营闭营。来自东南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艺术学院的40余名青年大学生通过3天沉浸式学习,深度接触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在理论学习与场景实践中感知AI产业脉搏。
本期实训营聚焦AIGC专题,以“理论奠基+技能落地”为核心逻辑,邀请行业一线专家带来多维度课程。开营第一课上,阿里云智能集团战略发展部区域副总经理李寅以“新质生产力与青年成长”为主题,结合人工智能在航空航天、大型活动组织等领域的创新应用,系统解析技术发展矩阵与产业生态重构逻辑,帮助学员建立从技术原理到职业规划的全链条认知。
在DeepSeek技术模块,南京移动人工智能系统架构师李智鑫、中通服咨询设计研究院人工智能研发工程师沈昊宇围绕大模型发展历程、提示词编辑及本地部署等实用技巧展开教学,指导学员通过“理论讲解—现场演示—动手实操”三位一体模式掌握工具应用。南京移动人工智能架构师叶舟则带领学员从账号注册起步,利用AI工具生成图片、视频及数字人形象,并免费体验南京移动自研BayesDL平台,直观感受算力技术发展能级。
实训期间,学员们走进南京阿里中心、中通服共生课堂和江苏移动研发中心,将学习场景从教室延伸至产业一线。在江苏移动研发中心,“5G+AI”视觉检测、智能数字人模型、四足机器狗等创新项目引发热烈讨论。学员们通过亲身体验AI技术在政务、医疗、智能制造等领域的落地场景,直观理解“技术—产业—应用”的转化逻辑,进一步拓宽科技创新视野。
“参观过程中,四足机器狗在工业场景中的灵活应用让我大为震撼,这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产业升级的缩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生左振宇表示,3天实训让他系统掌握了大模型提示词运用、图片工作流创建等技能,也深刻认识到AI伦理与科技强国的青年责任。东南大学学生王子淳则认为,实训营揭示了AI与多领域融合的潜力,“跨学科思维和技术洞察力,将成为我们驾驭智能生产力的关键能力。”
作为青年技术交流与产业认知的窗口,实训营设置高频互动环节,讲师针对学员在学习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对症答疑”,交流气氛热烈。
本期活动由共青团南京市委主办,南京市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中心、共青团南京市建邺区委与共青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委员会共同承办。团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整合人工智能领域资源,优化实训营课程体系,推动AI技术在青年群体中的普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