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小中医” 研学火爆出圈

2025-05-28 07:20:55|图文来源:南京日报

“小中医” 研学火爆出圈

传统文化赋能亲子教育大有可为

孩子们走进田园,识别中草药。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孩子们走进田园,识别中草药。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李花

放下手机和书本,穿上汉服走进田园,识别百草、了解中医穴位,学会刮痧和艾灸……每逢节假日、寒暑假,南京“小中医”亲子研学活动几乎场场爆满,引得众多的家长和孩子竞相参与,在微信视频号、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出圈”。这究竟是什么样的魔力课程?又是哪些家庭对其青睐?“听语+”记者带着疑问,深入探访,揭开“小中医”研学火爆背后的秘密。

沉浸式中医课堂,亲子共学新体验

“老师,这棵草根红得像颜料一样!”在江宁谷里大塘金的研学基地九典书房百草园里,一群戴着草编遮阳帽的孩子们正蹲在药圃前,他们的小手轻轻拨开泥土,露出丹参暗红色的根系。带队老师用竹片小心刮开一段根茎,紫红色的横切面在阳光下泛着油润的光泽,“这可是活血祛瘀的宝贝,古人说,一味丹参饮,功同四物汤呢”。

扎着羊角辫的小蕊突然举起一株开着紫色小花的植物:“它的花好像小铃铛!”老师笑着点头:“丹参的花期正是采根最佳时节,你们看它叶片边缘的锯齿像不像迷你锯子?”孩子们凑近观察时,都注意到茎叶表面密布着银白色绒毛。“这些绒毛可不简单,既能保护植株又能锁住水分”,老师说着摘下一片叶子,教孩子们在宣纸上拓印出独特的叶脉纹路。

临别时,每个孩子都分到几粒饱满干净的丹参种子,老师叮嘱要种在向阳的窗台,等秋天就能收获自己的“活血丹”了。

室外的课程让孩子们沐浴阳光、亲近自然。而在室内的课堂上,更是另一番景象——

在九典书房的教室里,温馨而有趣的一幕幕正在上演。孩子们正在用所学知识为家长服务,或按摩穴位或刮痧解疲。7岁的小玉认真地为安静躺下的爸爸按摩太阳穴,稚嫩的脸上满是专注,还兴致勃勃地讲解:“这个穴位是缓解疲劳的……” 这样生动的亲子互动场景,正是“小中医”研学课程的日常写照。

“小中医” 研学老师贝贝告诉记者,他们的课程设置丰富多样,涵盖半日、一日等不同时长,满足不同家庭的需求。半日中医研学课程,从相识习礼开启,让孩子和家长在传统礼仪中感受文化的熏陶;接着进行中医启蒙与科普,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将中医知识传授给大家;还有养生功法教学,让亲子共同学习强身健体的妙招;中医手工环节更是充满乐趣,制作中药香囊、药材标本等,让参与者亲手触摸中医文化。

跨越地域的热爱,注重精神滋养的家庭“最喜欢”

九典书房总经理袁志飞介绍,他们的学员来自全国各地,每到五一、十一等节假日,课程供不应求,往往只能开设一期;而寒暑假则是研学的高峰期,暑假通常会开设 4 期,每期10天,每期能吸引100人左右参与。有的家庭甚至参加好几期。从2022年到现在,他们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及游客十万人次,其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除了九典书房,记者了解到,南京一些医疗机构的中医研学也是异常火热。比如,昇晟堂中医门诊部的“小中医课堂”几乎场场爆满;秦淮中医院不定期举行的“百草园里学中医”也让孩子们痴迷。

究竟是哪些家庭来参加?袁志飞告诉记者,在众多参与家庭中,不难发现一个共同特点:家长们更注重与孩子的亲子关系,希望通过这样独特的体验,给孩子带来不一样的成长经历,帮助孩子拥有丰盈的内心世界。他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学习和娱乐方式,而是渴望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习,在文化的浸润中成长。

“当然,我们的课程是很用心的。”袁志飞告诉记者,除了相识习礼、功法精练,课程还加入中医基础理论讲解,为孩子和家长打开中医知识的大门;小儿推拿课程,不仅能让家长学会实用的育儿技能,还能增进亲子间的互动;中药种植/采摘活动,让大家走进田园,认识各类草药,感受大自然的馈赠。

而“小小神农”识百草体验课更是独具特色,将《诗经》唱诵、甲骨文探秘与认识药食同源相结合,用两小时的时间,带领参与者穿越三千年,感受传统文化与中医知识的深度融合。在这样的课程中,孩子和家长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关系,而是并肩学习的伙伴,共同探索中医文化的奥秘。

研学带来蜕变,亲子关系与心灵成长的双重收获

为啥“小中医”研学这么火热?记者从九典书房的统计中了解到,从2021年至今,上万亲子学员参与到“小中医”研学活动中,收获颇丰。该研学活动有效提升了家庭全员养生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了爱自己、爱父母、爱亲人,学员好评率高达98%。

11岁的裴同学分享了他在中医冬令营的难忘经历。当现场鼓声响起,杜老师庄严的开营致辞让整个氛围变得肃穆而神圣。“今有九典小神农中医亲子冬令营师生,齐聚在九典书房,庄严肃穆,尊天亲地……”听到这些话语,裴同学下意识地整理衣襟、挺直脊梁,迎接这神圣的时刻。

抬头看向鼓面,玄鸟的眼睛仿佛闪过金光,直击内心;鼓声化作奔涌的江河,裹挟着《神农本草经》的苦辛、《伤寒论》的脉息、《黄帝内经》的药香,从尾椎直冲百会。那一刻,五千年华夏文明的血脉在他的脊梁中苏醒,他不禁热泪盈眶。正是这次独特的体验,让裴同学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学会了挺直腰背,郑重地接过历史的火种,也在与家长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增进了亲子间的情感。

来自湖南的小贝妈妈也表示,母子一起上课,回去一起切磋,青春期的孩子与母亲有了更多的话题,当孩子学习累了,她就会拿起刮痧板给孩子解解乏。当孩子心情不好时,她会读一些中医著作……她觉得,这样的研学让孩子受益一辈子,也许会为孩子的职业埋下了种子。

专家表示,“小中医” 研学的火爆,绝非偶然。它以传统文化为根基,以亲子互动为纽带,为孩子和家长搭建了一个独特的学习与成长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知识不再枯燥,文化变得鲜活,亲子关系更加紧密。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对亲子教育的更高追求,相信“小中医”研学将继续散发魅力,为更多家庭带来温暖与收获。

专家点评

南京中医药大学胥波博士:

让中医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小中医”研学活动,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学习体验,它更有着深远的意义。南京中医药大学胥波博士表示,中医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和实践经验。

从古老的《黄帝内经》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医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传承和创新,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

而“小中医”研学活动,就像是一束光,为孩子们照亮了了解中医文化的道路。胥波说,通过这些有趣的活动,孩子们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眼中的中医不再是晦涩难懂的理论,而是充满趣味和奥秘的知识宝库。这种兴趣的培养,对于中医文化的传承至关重要。孩子们是祖国的未来,当他们从小就对中医文化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热爱,中医文化的传承就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我们期待着,这些在“小中医”研学活动中播下的中医文化种子,能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让中医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作者:李花 责任编辑:郑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