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南京法官为彝族汉子“云开庭”讨要工资

2025-05-27 07:43:13|图文来源:南京日报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马忆玲 

日前,雨花台区法院法官刘艺函接到了一通来自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视频电话。镜头扫过漫山绽放的索玛花,彝族汉子吉克约布笑道:“刘法官,有空来尝尝我新打的苦荞茶,看看咱的新家!”

视频里,吉克约布特意披上了彝族特色的查尔瓦,火盆映着的,已不再是去年那张愁苦的面庞,孩子们也背上了新书包,兴奋地说着年底即将搬入新房的喜讯。

两人的交集,源于一起特殊的劳务合同纠纷。吉克约布老家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曾跟随同村老乡拉俄阿木在南京某工地务工,被拖欠劳务费后无奈回到家乡。因返乡后交通不便,庭审通过线上进行。

庭审中,吉克约布提交了老乡的证言作为关键证据,然而法官在核实中发现,作为关键证人的拉俄阿木,其实已在庭审前病逝。工程项目负责人随即以“与原告无直接劳务关系”为由抗辩。

证人缺失,证据链断裂,案件陷入僵局。情急之下,吉克约布当庭将手机镜头翻转,屏幕里匆匆扫过燃烧的火盆和埋头写作业的孩子,半旧的课本摊在孩子膝上,小灯泡忽闪忽闪。这一幕幕夹杂着吉克约布的哽咽:“法官你看,这是我的家……我从大凉山出去讨生活不容易。”

屏幕前的刘艺函心头一震。她快速翻阅双方提供的数百条微信聊天记录,注意到被告曾在聊天中承诺“兄弟放心,工资肯定给你解决”,这是突破口!可面对追问,被告声称“已将劳务费支付给拉俄阿木”,却拿不出转账凭证。

原来,被告工地回款困难,也背负了一些债务,对他来说,付清10万余元并不容易。

庭审结束后,刘艺函反复翻看卷宗,拨通了被告的电话,“按月分期支付怎么样?原告家里等着一笔钱救急,先偿还这一笔,再慢慢还剩下的。”被告同意后,吉克约布也主动退让,双方由此达成协议:被告先行支付部分款项,剩余部分半年内分期结清。

而这次时隔大半年的来电,正是因为吉克约布如期收到了全部汇款,一家人的生活逐渐改善。这场纠纷通过高效“云”化解,让困境当事人最快兑现了胜诉权益。据了解,为最大限度方便当事人,及时为其解纷解忧,我市基层法院有越来越多案件通过“云庭审”进行线上开庭,“一站式”整合诉讼开庭、远程提讯、网络调解、执行谈话、在线合议、远程回访等功能。


作者:马忆玲 责任编辑:顾敏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