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窗外麻雀壁虎入“教材”,课本之外有本自然“活字典”
校园野生动物观察手册在宁发布
南报网讯 (记者 杜莹 通讯员 杨柳)校园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阵地。5月23日,江苏首部校园野生动物观察手册《发现身边的自然——南京校园野生动物观察手册》(以下简称《手册》)在南京市金陵小学举行新书首发式,该书共收录南京校园生态系统的204种野生动物,提供了校园野生动物观测方法、科普图鉴、救助指南等。
《手册》记录了南京校园常见的127种脊椎动物和77种无脊椎动物,包括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和无脊椎动物六大类,详细介绍其濒危等级、形态特征、生境、生态习性和校园分布,其中既有麻雀、壁虎等“常客”,也有因生态修复而“进城”的野猪、貉等“网红物种”。
《手册》“校园物种调查报告”章节展示了南京市中小学、高校的校园观察成果。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初级中学自2015年参与南京市蝴蝶监测活动以来,通过定点观察与随机记录,累计观测到蝶类22种、鸟类24种;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行为与保护实验室与南京大学自然协会利用样线法和红外相机分别对栖息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的鸟类和兽类进行了多样性及相关习性的调查……这些数据成果、观察记录也给其他学校提供可借鉴的模板。
《手册》主编张燕宁介绍,除了展示南京校园的生境分类及丰富的动物资源,《手册》还专设“校园野生动物救助指南”章节,教授如何科学处置需要救助的野生动物,将生态关怀具象为可操作的技能,让青少年读者通过知识积累和自然观察,完成从“知道”到“关心”的跨越。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忠秋认为,《手册》以翔实的原色生态照片、严谨的物种记述和生动的故事化表达,系统展示了南京校园野生动物的多样性,既为青少年提供了亲近自然的实践指南,又为生态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本土参考资料。
“《手册》的发布,不仅填补了南京校园野生动物观察工具书的空白,丰富南京生态科普读物的内容,还对南京校园生物多样性系列调查阶段性成果进行了集中展示。”市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