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江北新区一群全职宝妈“走出家门”,借力“妈妈岗”计划等实现就业增收

2025-05-23 06:08:01|图文来源:南京日报

江北新区一群全职宝妈“走出家门”,借力“妈妈岗”计划等实现就业增收——

一双双巧手“编织”新生活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祝东秀

5月20日上午,南京江北新区盘城街道永丰社区的3名全职妈妈忙完家里的活儿,来到了织梦空间工作室。她们围坐在一起,手中彩线翻飞,不一会儿,憨态可掬的小粽子、精致的粉色花朵便逐渐成形。这些编织品是她们专门为端午节、高考和毕业季打造的。

从2021年成立编织社以来,这群全职妈妈完成了从“家庭主妇”到“编织达人”的华丽转身。从走出家门到走进课堂,从爱好到事业,从零收入到兼职带娃都能有月均收入“2000+”,她们用双手打破“全职”局限,在毛线翻飞中织出经济独立与人生新可能。

从走出家门到走进课堂

“我们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还能走进大学讲课。”织梦空间明星老师傅明星激动地说,5月18日,她和另两名成员周艳、张盟盟来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为大学生教授手提包编织课。

妈妈们“走出家门”并不顺利。2021年,织梦空间发起人邓朵朵在永丰社区认识了许多像自己一样的全职妈妈,为了让宝妈们有个可以聚在一起的空间,邓朵朵与社区进行了沟通。社区随后将党群服务中心的活动室腾出来,在社区妇联的支持下成立了编织社。

编织社刚创办的3年间非常艰难,“订单很少,也很少有人知道咱们的编织社,大家仅仅靠自己的朋友圈发一发作品。一开始的十几个成员陆续离开,只剩下三四个人还在坚持。”邓朵朵介绍,2024年,编织社利用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设计的“家门口服务站”,以及市、区各级妇联相继推出的促进妇女就业的各项鼓励政策,重组成立了“织梦空间工作室”。

“现在订单多了,还要去别的社区上培训课,根本没时间出去摆摊。现在出门人家都叫我们‘老师’,可自豪了!”周艳笑着说。

从零收入到月均收入“2000+”

傅明星、周艳、张盟盟都在2016年前后辞掉工作,成为全职妈妈。“现在每个月能有2000多元的收入,多的时候能有3000多元。”张盟盟说。

为了打破手工品无法变现的僵局,邓朵朵带着几位宝妈,尝试过摆地摊等多种方法。今年市妇联启动“妈妈岗”灵活就业促进计划,联合各区妇联加强对女性劳动者特别是生育再就业女性的灵活就业服务,帮助女性链接优质社会资源和专业资源。“江北新区妇联有活动就会叫我们过去摆台,帮我们提高知名度,还会帮我们介绍其他的活动。”邓朵朵介绍,这次“南京人才日”,织梦空间工作室也摆上了摊,宝妈们站上了更高的平台。

5月19日下午江北新区举办集体婚礼,江北新区妇联向织梦空间订购了10对喜娃娃。“我们非常珍惜这次机会,花了将近一个星期的时间设计图纸、钩织样品。”傅明星介绍,织梦空间还接到了团市委、市少年宫、盘城葡萄节的文创产品订单。

织梦空间的宝妈们不停“追热点”“追节点”,用原创产品收获了一拨又一拨订单。

从几个人到一群人

为帮助全职妈妈们将爱好转化为专业技能,永丰社区妇联邀请专业编织老师授课,课程内容涵盖手工艺品制作全流程。“我们以前会的针法不多,也不懂怎么画图纸,都是凭感觉做。系统学习后,作品质量提升了不少。”周艳说。

现在,在江北新区妇联的指导下,织梦空间在明发社区发展站点,12名能独立制作成品、授课的宝妈发扬“老带新”的精神,每周开设两节编织培训课。今年以来,已经累计培训了60多名全职妈妈,帮助她们学会一技之长,实现增收。

解决了技术问题,销路同样关键。邓朵朵在江北新区妇联指导下,开设织梦空间线上店铺。各级妇联还常常邀请她们参加各类展销会、文创市集,拓宽线下销售渠道。现在织梦空间接到的订单都会让参加过培训的宝妈一起制作,质量合格就能交给工作室,“例如我们每月需要向顾客提供800个宠物抓球,宝妈们可以利用空闲时间制作,我们支付费用。”邓朵朵说。

傅明星还告诉记者一个好消息:织梦空间工作室正在申请注册公司。“工作室运营现在越来越规范,看着自己的爱好能变成一份事业,还能带动身边的姐妹一起就业增收,我觉得特别有意义。”她说。

责任编辑:蒋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