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以诗之名,让珍稀被珍惜”主题活动在红山森林动物园举办

2025-05-23 06:02:23|图文来源:南京日报

“以诗之名,让珍稀被珍惜”主题活动在红山森林动物园举办

来,听700首写给大自然的诗

南报网讯(通讯员 陈圆圆 记者 李子俊)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内举办了“以诗之名,让珍稀被珍惜”生物多样性保护主题专场活动,通过文学艺术、科技与自然的跨界融合,用诗意的语言唤起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注。

“交错的绿荫下,从非洲来的黑猩猩隔着雪松的树影,渐渐熟悉了从澳大利亚来的裸鼻袋熊的友谊……”这首名为《红山动物园日记》的诗歌,出自曾获鲁迅文学奖的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研究员臧棣之手。当天,红山森林动物园内诗意盎然,朱赢椿、彭敏、臧棣、张执浩、津渡等多位知名诗人、作家、艺术家齐聚一堂,为动物和大自然写诗,并围绕“诗歌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展了主题沙龙。

穿梭在动物园内,沿路展板上题写的一首首以自然为主题的诗歌,为动物园增添了书香。活动发起的“自然诗歌创作大赛”,收到社会各界人士的700多篇投稿。“后来,每当我被焦虑啃噬,总会忆起你直立时骄傲如揽尽春光的肚皮……”南京传媒学院“宁聚星希望”实践团志愿者刘燕,以红山森林动物园细尾獴为主题创作的《春日盲盒》,获得大赛一等奖。

手机“靠一靠”悬挂在道路旁的动物卡通画,耳边便响起虫鸣、鸟叫、虎啸、猿啼的声音。漫步在活动现场,还会邂逅一组组“会朗诵”的有声海报,手机轻轻一碰,就会互动播放于坚、王计兵、苏笑嫣、陈年喜等诗人朗诵的以自然为主题的诗歌。本次活动特别引入NFC(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推出多项沉浸式互动体验。当天还举行了救助鸟类放归仪式。

“当自然保护的理念通过诗歌来传递,更能跨越圈层,触动更多人的心灵,唤醒大家心底最深处的善意和责任感。”红山森林动物园园长沈志军表示。

责任编辑:蒋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