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池、屋顶、绿地等成为“阳光捕手”
污水处理厂光伏发电,年减碳将达数万吨
南报网讯(记者 顾小萍) 近日,江心洲污水处理厂实现光伏并网,在满足厂区近20%用电需求的同时,平均每天还能向社会输送8000千瓦时清洁电力。记者从南京水务集团获悉,年内,八卦洲污水处理厂、城南污水处理厂三期、铁北污水处理厂三期等都将利用厂区屋面、池顶、绿地等空间部署光伏组件,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将达数万吨。
踏入江心洲污水处理厂,一组组光伏面板整齐排列,宛如一片蓝色的“能量矩阵”。在直径50米左右的二沉池边,近200组光伏组件沿着钢架有序分布在池体外圈;生化池旁,同样是光伏板的“驻扎地”。各水池间供工人日常巡检的通道上方,也被巧妙利用——钢结构支架搭建的廊道屋顶就是由一块块光伏面板拼接而成。“这样的设计,既高效采集了太阳能,又能为工人巡查遮风挡雨,一举多得!”现场施工设计人员介绍。
“在‘双碳’目标推动下,污水处理厂作为传统高耗能领域,面临绿色转型的迫切需求。2023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印发的《关于推进污水处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实施意见》明确:在光照资源丰富地区推广‘光伏+’模式,在保证厂区建筑安全和功能的前提下,利用厂区屋顶、处理设施、开阔构筑物等闲置空间布置光伏发电设施;到2025年,建成100座能源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污水处理绿色低碳标杆厂……”南京金环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唐炽峰介绍,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和要求,江心洲污水处理厂14.85MWp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应运而生,并于今年2月正式施工建设,先后在污水处理厂屋面、池顶、绿地等闲置空间部署了20676片光伏组件,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于今年4月29日正式实现“并网运行”。
据测算,江心洲污水处理厂光伏项目发电量约1495万千瓦时,占厂区年用电量的18.65%,这一清洁能源直接替代了电网中煤电等高碳能源,节省的标煤达到4495.47吨,相应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2318.80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240.85公斤。这些清洁电力除了供应污水处理厂厂区使用,平均每日还将向社会供应8000余千瓦时电量。“1495万千瓦时年发电量可满足南京超万户家庭年用量,而12318.80吨的二氧化碳减排,相当于几千辆小汽车停开一年……”唐炽峰打比方表示,光伏项目的投用将实现环保和经济效益双丰收,“远期,我们将引入储能及智能微电网系统,进一步优化‘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提升绿电消纳效率,实现白天发电量覆盖用电高峰时段电价,综合电费节省率将达15%—25%。”
记者了解到,在江心洲污水处理厂光伏项目并网前,桥北污水处理厂光伏项目已先行一步,于4个月前正式投用,年均发电量达390万千瓦时。为推进更多污水处理厂和自来水厂进行绿色转型,南京水务集团将在今年内实施八卦洲污水处理厂、城南污水处理厂三期、铁北污水处理厂三期和高淳区自来水厂等的光伏项目建设。“4个项目建成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将达数万吨。”唐炽峰表示,通过“土地复合利用+清洁能源替代”双轮驱动,南京水务集团正探索出“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的绿色发展新范式,为城市绿色低碳转型打造鲜活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