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南艺520毕业展演嘉年华尽显数智魅力

2025-05-22 07:16:15|图文来源:南京日报

历史先贤“开口说话”,“数字梅花”夏日绽放

南艺520毕业展演嘉年华尽显数智魅力

“数字人”中国近代教育先驱蔡元培先生。 学校供图“数字人”中国近代教育先驱蔡元培先生。 学校供图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何洁

“美是一种理想境界,求学的人应永恒探索”“在不息的变动中,也许能产生一种不息研究的精神”……5月20日,一场属于南艺与南京的艺术盛会,在第十个年头如约而至。当晚,在第十届南京艺术学院520毕业展演嘉年华上,中国近代教育先驱蔡元培先生,与我国新美术运动拓荒者、现代艺术教育奠基人刘海粟先生乘坐“数字之舟”来到现场,向毕业生传递美育和艺术教育的精神火种。

如何“复活”蔡元培、刘海粟?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院长薛峰全程参与了高精度数字人的制作,他介绍,关键素材便是两位历史先贤的真实声音和图像资料,但这恰恰是最难寻找的。“最终我们通过蔡元培先生1分钟左右的原声,刘海粟先生仅仅10秒的珍贵音频片段,以及他们的影像资料,训练AI模型才得以逼真还原了两位先贤的声音与动态形象。”

薛峰还向记者介绍了来自传媒学院的毕业作品:一朵正在火热绽放的“数字梅花”,看上去科技感十足。仔细辨析会发现“数字梅花”内还有无数个卡通图像。“我们用AI的力量将数百名学生的数字头像汇聚成了一朵独一无二的花,每一片‘花瓣’都是一个鲜活的‘你’。这一灵感源自刘海粟的红梅画作,团队用AI将水墨梅花转化为动态生命——盛夏绽放的梅花,既是对校史的致敬,亦是对毕业生的精神寄语。”薛峰说。

此次嘉年华以“拥抱AI,数智赋能”为主题,AI技术“出场率”较高,不仅让历史先贤“开口说话”,让“数字梅花”盛夏绽放,还被运用到了服装设计上。作为520毕业展演嘉年华的重头戏,20日当晚,“数智·华服”服装设计毕业作品秀精彩上演,一件件凝聚着毕业生巧思和心血的作品引得现场观众连连称叹。“我探索了自然生命形态,将微观生命形态转化为立体的服装装置构件。”南艺硕士毕业生丁玎以菌丝体为设计灵感,借助AI技术与3D打印技术制造出一组创意十足的服装,让服装长出“生命脉络”,将自然生长穿在身上。

毕业展演现场高浓度的AI元素,离不开背后学科专业的布局优化。“在专业设置上,南艺大力推进艺科融合。”南京艺术学院教务处处长孙为告诉记者,今年,南艺获批全国首个音乐科技本科专业,培育新型拔尖创新人才。此前,南艺已创立现代音乐与科技学院,探索音乐、舞蹈等表演艺术领域的科技应用,拓宽艺科融合的新边界。此外,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心转型升级为数字技术学院和算力中心建设,为艺科融合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和算力保障。各学院结合专业特点推进内涵转型,比如传媒类、设计类专业全面融入人工智能技术;中国画、书法、雕塑等传统手工优势专业部分课程融入数字化与人工智能内容,在保持特色的同时实现创新发展。在校内开设的人工智能+艺术专业拓展课程中,已有30余门开课。

对于南艺人而言,520是一次毕业的前奏,是承载着青春回忆的狂欢,是一首写给自己的动人诗篇。对于城市而言,520是美育窗口,是文化名片,是一场值得期待的文化盛宴。

南京艺术学院党委书记俞锋表示,自2016年到2025年,南艺520毕业展演嘉年华已经走过了十年光景。2016年设计520嘉年华的初衷,既有“我爱您”——母校对行将毕业的学子用爱注满人生前程的深深祝福之意,又有“我爱宁”——作为驻宁高校对关心支持办学的美丽南京用美铺满百姓美好生活的款款回报之情。从最初的师生联展,到全民共享的文化盛宴;从校园围墙内的“艺术独白”,到全城共振的“文化交响”,十年来,南艺以“一校展演,全城盛宴”的美好愿景,照进“一城一校、共生共荣”的生动现实,将艺术的基因植入城市肌理,打造出一张闪耀南京、辐射江苏的文化名片。

责任编辑:杨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