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一枚小茶叶,融出大产业

2025-05-22 06:54:13|图文来源:南京日报

一枚小茶叶,融出大产业

——“一杯雨花茶,温润一座城”系列报道(下)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张可 刘全民

在最美茶园,亲手体验雨花茶采摘;在茶文化村,观摩雨花茶炒制技艺;在主城咖啡店,来一杯雨花茶烤鸭咖啡……

历经60余年发展,南京雨花茶已不再是单纯的一杯茶。这片小小的茶叶,通过与旅游、文化、食品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带来全方位的消费体验,融出流金淌银的大产业。

从“一片田”到“一条线”

5月17日上午9时,游客已陆续涌入高淳区淳青茶园拍照打卡。淳青茶园被誉为“中国30座最美茶园”之一,4000余亩茶园位于群山环抱之中,一垄垄茶树沿丘陵地势蜿蜒起伏,如同一条条绿宝石项链镶嵌在大地上。

茶园负责人史青山告诉记者,为了将茶园美景转为实实在在的收益,茶园2015年左右开始推动茶文旅融合,通过对茶园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打造体验茶文化的青茶空间,聘请专业茶艺师、讲解员、导游等,最终形成了一条可看可观可感的雨花茶主题旅游线。

十年磨一剑,淳青茶园成功从“一片田”蝶变为屡上热搜、流金淌银的“一条线”,成为高淳乃至全市的知名地标景点,每年吸引近50万名游客打卡体验,来自茶叶、研学、团建的综合收入持续增加。

在南京,越来越多的茶企走上茶旅融合的快车道,茶旅观光体验不断升级,收益模式也从单一的茶叶销售迈向附加值更高的体验营销。

从卖茶叶到卖风景、卖体验、卖文化,茶旅融合融出新气象。江宁区江宁街道牌坊村的黄龙岘茶文化村深挖雨花茶文化内涵,打造了融品茶休憩、茶道、茶艺、“茶叶展销—研发—生产”、特色茶制品等为一体的茶文化特色茶庄。通过不断延伸拓展茶产业链,黄龙岘积极培育茶事体验、科普教育、红色旅游等项目,形成了复合型多元化旅游目的地,成功入围世界旅游联盟与中国国际扶贫中心联合发布的《2023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

牌坊村党总支书记邢有明介绍,黄龙岘全村52户人家,有43户开起了茶楼、餐厅、客栈等特色经营项目,自主创业比例超过80%,每年吸引数十万名游客前来打卡,当地村民人均年收入从约1.8万元提升至约11.1万元。

统计显示,目前我市在田茶园面积10万余亩,目前已打造8条茶旅主题游线,建成9大茶文旅融合基地,遍布江宁、溧水、高淳、六合等茶叶产区,撬动乡村休闲旅游消费1.2亿元以上,推动茶农采摘收入提升30%左右。

从“一杯茶”到“一条链”

如果说茶旅主题路线需要实地打卡,那么遍布南京街头的雨花茶创新产品,则让花式雨花茶体验触手可及。

在新街口,一杯雨花茶烤鸭咖啡早已火出圈。新街口商圈党群服务中心入口处的红青年咖啡店内,店员熟练地将雨花茶茶汁和咖啡液调配均匀,打上奶盖,撒入海盐和黑胡椒,最后再放上一片烤鸭……雨花茶系列咖啡是店内的明星产品,其中这种雨花茶烤鸭咖啡最多每天可以卖出400杯。

新式雨花茶调饮品是南京金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驰鸣天下调饮研习社的研究成果之一。团队指导老师顾天池认为,在跨界食品领域,雨花茶创意无限。自2022年起,团队便创新研发雨花茶系列食品,截至目前已经推出了雨花茶系列冻鲜牛乳、酒、冰淇淋、慕斯蛋糕等多款创新茶歇产品,以及雨花茶环保杯、精油、香皂、面膜等日用洗化美容康养产品。团队还曾在老门东小试牛刀,销售雨花茶冰淇淋,结果大受欢迎:售价10元一支,每天平均卖出100余支。

雨花茶深加工的关键是高速萃取技术。顾天池以雨花茶精油举例,团队通过高速萃取、低温慢煮等技术,提取出深加工需要的雨花茶糖浆,再加入不同檀香或薄荷等混合物,为雨花茶精油增添了独特的幽冷香气。

深加工产品让雨花茶体验拥有无限可能,更延伸出全新产业链条。此前,雨花茶茶企只采春季芽头,制作成高档名优茶销售。在深加工领域,使用春茶成本高昂,对此,顾天池团队与高淳雅润茶业有限公司合作,改采夏秋茶,从夏秋茶中提取雨花茶风味原料。

顾天池解释,夏秋茶可用机器采摘,综合成本较低。保守测算显示,多采一季夏秋茶开发深加工产品,茶园亩均效益至少增加200元至400元,而且可以丰富茶园产品体系,延长雨花茶销售周期和茶旅体验。

从“一片叶”到“多元体验”

在南京,雨花茶不仅可以品尝,更可以目赏、耳听、研学,这枚小小的茶叶已经延伸出多元消费体验。

游客们来到溧水区的南京月牙湖生态茶业有限公司,可以体验雨花茶的超多“玩法”:走进茶园加工车间,体验采茶、制茶;在园内茶食餐厅,品尝雨花茶酥、雨花茶流心汤圆等特色美食;在茶文化美学空间,聆听雨花茶匠心传承故事,临走还可以将一款茶苗绿植盆景带回家。

在南京盛峰茶业有限公司,雨花茶主题研学活动已形成一套标准流程,游客们可以享受“听一场讲座、采一次茶叶、做一罐茶、吃一顿农家饭、带一罐茶回家”的全方位消费体验,公司研学年收入达到20万元;在福童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游客可以了解雨花茶种植过程,也可以观摩雨花茶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现场表演精彩的炒制技艺。

记者采访获悉,我市各茶企聚焦“食住行游购娱学”,近年来加速推出雨花茶多元消费体验,持续擦亮雨花茶名片。

借助产业融合“快车道”和消费体验持续上新,我市雨花茶产业影响力不断增强,从业者收入持续攀升。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正高级农艺师李松表示,丰富多元的消费业态提升了茶叶生产经营主体的收益,有效推动了雨花茶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同时,产业融合也催热茶叶系列衍生产品、茶主题民宿、茶康养、茶文化教育等,茶艺师、评茶员、调饮师等专业技能持证培训热度不断提高。目前,我市平均每年新取得或提升各项涉茶专业技能资格证书的人数超3000人次,仅技能提升教育培训消费就超千万元。

三产融合、跨界破圈、多元体验,筑牢雨花茶产业强筋壮骨硬支撑。我市去年8月公布的《雨花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方案》提出,到2026年底,雨花茶一产年产量达600吨,年产值超5亿元,雨花茶全产业链产值超10亿元;有效带动全市雨花茶从业人员3万人以上;建成集生产、标准化管理、观光等为一体的雨花茶生态茶园5万亩以上。

责任编辑:蒋琰